寿光教育云

寿光市家庭教育

>学校首页>名师工作室>张乐华工作室>内容详情

9月23日张乐华名师工作室研讨感悟

发布时间: 2020-11-03 17:03 发布单位: 寿光市家庭教育 浏览量: 693 【公开】

9月23日晚家庭教育活动反思

凤华初中 辛智

一、共同学习安排流程:1.冯菲菲的家庭教育讲座讨论。2.观看焦点访谈心理案例(严父慈母)。3.房树人学习。

二、针对冯菲菲的课程交流、反思、建议。

(一)交流:我的反思:1.课程目标不明确。2.提出的问题都是些底层逻辑的问题,非常深刻,但是家长无法理解。3.冯老师的意图是想去转变家长主观的意识,但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受先天和后天的影响;(先天 遗传的决定因素:先天气质、演化; 环境的决定因素:文化、社会阶级、家庭、朋辈(同侪chai) ),因此分析自己和孩子是一件需要通过方法进行引导同时需要长期的觉察的一件事情。4.控制孩子是不合适的,更多的是引导。5.时刻保持空心理论,要提升学习的动力。6.对待孩子要尊重、理解、客观、不评价,做到亲和。

其他老师的反馈:1.课件的样式和颜色搭配。2.课程的条理性。3.思维的逻辑性。4.沟通的方法引导。

(二)个人反思总结:现状分析:1.我通过大家的沟通发现我的边界的狭隘和观察事物的局限性,同样昨晚发现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2.书中的知识和概念使用和提炼缺少。

交流反思:1.当初学习目标是否真的明确,明确自己关注的点。如果是为了掌握概念或者所学的工具能够使用,随取随用的话,那么就要记住、勤练、多反思。2.想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或者想学某一类知识,先找到这个专业中最专业、公认的一本书,研究透彻,而后在读其他书的时候,找到不同点进行读,其他的略读,不可贪多,将他完全掌握,学好、学精。3.接纳自己,学会合理评价和反馈。反思的工具:5WHY漏斗分析法、

三、焦点访谈(严父慈母)

(一)人物分析:父亲:规矩多、看儿子哪里都不规矩,当孩子么有听父亲的话时候会打孩子。

母亲:认为孩子需要关爱,反对父亲的做法,但是对孩子的行为的反馈的时候也是束手无策。

孩子:在父亲面前乖巧,母亲面前敷衍,甚至有撒娇,察言观色。

(二)解决:1.父母要有共同的目标,但是要在不同的区域里做好分工,相互欣赏对方的教育方式,做到互相认同,同步。

2.专家的建议没有指责父母的意思,也就是说在未来对班级管理、孩子教育、朋友交流等问题上都要以引导不指责的方式进行,可以提供建议但是要做好引导,而不是僵化的去提供建议,首先要让对方接受,同样,心理学上使用的技巧,让孩子去拥抱爸爸,通过身体的具体影响内心的距离,通过改变行为来软化内心。这是专家的高明地方,与其给建议不如直接给方法让对方现在就用起来,做到接受。

 

“第一次吃螃蟹”的学习成长感悟

东城初中 冯菲菲

本次会议之前,我简单做了一个用于给家长做讲座的课件,说是练手也可以说是想逼迫自己尽快成长。做这个课件之前,我自己的假设是系列讲座的开端,我想通过这次讲课引起家长对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视。于是设置课件内容为以一个话题“孩子为啥不想跟家长说话”为引子,引发家长思考几个问题,然后再简单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我自己的理解和阐述,目的是想引起家长的共鸣,让家长了解到自己身上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在我向同事们展示课件之后,亲们都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从最基本的课件制作到内容结构,老师们集思广益,都给出了最贴切的建议。(1)在基本的课件制作上,我一开始选择了黑色底、黄色和白色的字,是考虑晚上投射大屏幕时,比较亮的底色会在灯光的照射下变得模糊,所以我选择了黑色底,选择黑色吐露绿色嫩芽,是寓意一切都会好起来。可是我忽略了听众的心情。当家长来听报告时,或许已经存在亲子之间的矛盾,如果呈现黑色或许会让家长们的心情更加沉闷。(2)在讲课内容上,我当时想的目的是引起家长对在家庭教育中自己行为的反思和重视,所以把重点放在了让家长自己反思上,而忽略了家长对解决办法的迫切需求,所以造成了内容涉及面广,但是却非常浅显,就在家长刚刚想听的时候,我却已经切入了下一个话题,这样或许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因为他们没有学到任何东西。通过各位老师提出的建议,下次我会选择一个小的切入点,多提供案例以及解决办法,让家长有所收获。其实这个我感觉还是挺难的,我们在做讲座之前,首先要考虑听众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他们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如果我们呈现一些通用的技巧,有些人就会感觉都是大道理,没啥用;如果我们呈现具体的案例,并针对案例进行解决,一些没有出现类似问题孩子的家长或许就不想听,因为每个来的家长都想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所以这是一个比较难中和的问题,需要我深入思考。通过本次练习讲课,我发现了自己思考的偏颇,也收集到了一些比较好的讲课的建议,收获颇多。很感谢大家没有嫌弃我这拙劣的技能,感恩大家能够提出最真切、最宝贵的建议。

在讲课评课结束之后,我们学习了一个“严父慈母,错了吗”的案例。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案例,因为我们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之前在家里与孩子、丈夫相处时的一些行为缺陷,比如说我们夫妻俩会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对方的失误,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会互相埋怨,跟孩子和家人很少有身体上的接触等等,这些缺陷会影响家庭也会影响孩子的发展。案例的分析让我收获颇多:(1)夫妻两人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肯定会有差异,我们需要做的是中和两种教育方式,同时夫妻要分工明确、划分责任区域,给孩子一个比较稳定的标准,帮助孩子形成一致的、良好的行为习惯。(2)夫妻双方在孩子面前时不应该表现出互相指责和诋毁,让孩子在感受到父母恩爱的同时,帮助对方建立起父亲或者母亲的形象和威严,当然,夫妻之间肯定会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这时我们可以私下商讨并且协商一致。(3)我们要尽早的形成一致的教育方式,不要等到孩子上学考试,这样就可能晚了。夫妻也应该要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在案例当中,爸爸出现了打孩子的情况,但是他要求过于严格,会因为很小的事情打孩子,我不赞同。但是我觉得,当孩子触碰一些底线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给孩子适当的惩罚,让他们知道这个是底线。我们可以与孩子说清楚,他做错了,同时在他心理上接受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惩罚,包括体罚,我不排斥用打的方式让孩子记住一些规则,让孩子感受挫折教育。(4)身体距离会影响心理距离,当亲子之间出现问题时,对于面上威武内心孤独的父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肢体接触的作用,通过互相拥抱和亲吻的方式,让有能量的一方去帮助能量较弱的一方,来软化父母或者孩子不好的行为,和谐亲子关系。

我们作为心理咨询老师,首先应该要认识到:父母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并且对对方的教育方式产生质疑是因为他们对不一致的教育方式所产生的后果的恐惧,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所以当父母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出问题时,我们咨询师需要做的不是帮着指责,而是提出建议,帮助双方中和教育方式,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

本次学习,收获颇多,感恩各位老师的建议,期待下次再聚,也希望我抛的这块砖头可以引出美玉。

 

身教大于言传——孩子的榜样

寿光市圣城小学  吴俊娟

23日晚,我们又相聚在张乐华名师工作室。窗外,起风了,树叶随风摇曳,有些虽然不舍,但还是被风吹去了远处......室内,大家积极分享,热烈讨论,像一群老朋友,互相倾诉着趣事......

一、孩子为啥不想跟你说话

菲菲老师首先提出孩子不想跟父母说话的原因:

1.你了解自己吗?你了解孩子吗?

2.你希望孩子耐心地跟你说话,而你跟孩子说话时有耐心了吗?

3.平时你是更多地肯定孩子还是否定孩子?

4.平时你陪伴孩子的时间多吗?你陪伴孩子的时候都在做什么?

作为听众的我,作为父母的我,每个问题都是鞭策和提醒,每个问题都是灵魂拷问,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张主任的总结,一次成功的家庭教育讲课首先给大家展示的课件背景要适合课题内容,课件内容层次要清晰,重点要突出,问题宜小不宜大,通过问题引起大家思考,引起大家重视,然后分析原因,最后找到对策。

二、“严父慈母”错了吗?

俗话说: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案例中,当孩子没有做到爸爸要求的样子时,爸爸会用自己的方式(语言暴力、行为暴力)来对待孩子。我们看来,这些并不是多么严重的事情,孩子恰恰是爸爸态度和情绪失控的牺牲品,也许在爸爸的原生家庭,父母也是如此对待的。

父母在教育方式不一致的担心和恐惧中,专家以酸和碱倒入清水中和生成盐分为例,引导家长划分领域,在各自负责范围互相认同,互相欣赏对方的教育方法,最后让孩子拥抱爸爸,让爸爸感受来自孩子的爱,以此改变固有的家庭教育观念,小宇宙也有大能量。

一次相聚,收获很多,怎奈时间总是走得飞快,感觉意犹未尽,期待下一次的相聚。

                                      


9.23家庭教育反思

东城高小 刘桂君

第一次参加周三的家庭教育活动,见到各位优秀的教师,听各位优秀教师的分享,我感觉受益匪浅。

1、冯菲菲老师家庭教育说课

冯老师《孩子为什么不想跟你说话》,由一系列问题导入,发人深省,然后针对每一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解说,让家长更容易理解孩子不想跟你说话的原因,从而更好地对症下药。冯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案例,更加贴切、更加通俗易懂。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单纯的作为一位“听众”,还针对此次冯老师的讲课进行讲评和学习,各位老师热烈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每位老师的发言都让我豁然开朗。让我在今后的讲课中,更加注重把握授课的目标,注意内容的层次......

2、案例“严父慈母”

在这个案例中,咨询师首先肯定了父母双方的教育方式,但又提出了划分责任,不要有反向教育的观念,提出了“中和”的教育理念;拒绝教育的过程中出现暴力升级,咨询师明确问题的出现者是谁,针对父亲存在的问题,也给与了及时的解决,缓和了父子关系,最终也达到了咨询的最终目的。案例观看完毕,每位老师都提出了自己的感悟,非常的深刻,角度各有不同,让我对此次案例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本次学习让我感受颇深,对周围人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多么的重要,也让我对最近的困扰茅塞顿开,让我可以不断反思不断成长。

 

9.23家庭教育工作室活动

寿光市凤华小学 高文彬

1 冯菲菲老师家庭教育说课

周三活动如约而至,再次见到各位名师我感到格外亲切。

活动从冯老师的“孩子为什么不想和家长说话”课堂开始,由一连串问题开始引入,通过一件件鲜明的案例对“孩子为什么不想和家长说话”的原因进行深入且细致的剖析,第一次接触家长课堂的我被冯老师的说课所吸引,直至结束仍然意犹未尽。家长需要认同孩子的感受,承认孩子的情感体验,这样更有助于亲子沟通,但是要怎么做呢?

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分享,我对家庭教育的课堂有了如下理解:①家庭课堂并不是一次简简单单的报告,其仍然着眼于“课堂”上,只不过学生换成了急于解决家庭中亲子实际问题的家长,因此我们应将课堂的重点聚焦于在理论成果基础上的方法上,让家长通过一堂课真正的有所收获,并且学会去通过课堂上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②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对待孩子采用“一刀切”的态度是错误的,而家庭教育课堂又无法顾及如此多样的生命,那如何才能帮助家长?“助人自助”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在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数个典型的案例引领家长主动寻求适合自己孩子的解决途径,在引起家长警示的同时又能促进家长的思考。③一节课的设计首先要做到目标明确,同时一场一小时的家长课堂并不能容下过多的问题与方法,因此我们在设计一次家长课堂时,需要尽量压缩目标,突出重点,聚焦于一个问题,做到精准打击、有效打击。④在课件的呈现上,尽量做到温馨、自然,并根据不同的主题做出相应的调整,每一页都尽量做到简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2 案例“严父慈母”

很多家庭常常因为父母双方的教育理念不一致而发生矛盾。本次的案例中,父亲是一个对孩子严厉、有原则的人,对孩子更多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坚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而母亲则认为孩子不需要压抑住自己的天性,该玩的时候就该玩,相对比较宠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彼此的教育方式感到不满,认为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因此他们希望专家为他们“评评理”。

李子勋教授给出的答案是在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两种教育理念可以共存,同时也要对彼此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给予认可,但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要在不同的地方划清界限,对于某一件事上,父母的态度要保持一致,不同的方面有张有弛,事有利于孩子发展的。

在与各位名师交流的过程中,我有以下收获:①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教师,对待孩子都要有原则和底线,做到恩威并施。孩子并不会因为你的严格而去疏远你,但是又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发泄至孩子身上,对于孩子的严格我们仍然需要有个“度”。②父母的教育态度要具有一致性,对于教育理念不同的父母,应该划分各自的责任区,并支持彼此责任区内的教育态度与方法,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③父母不应该吝于向子女表达出自己的爱,一次简简单单的肢体接触比上百句言语更能打动人心,学会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

每一次聚会都如此短暂而深刻,在发现教育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反思自己,学习方法的同时引发新的思考,再一次体会到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如此的精彩,期待我们下一次的相聚!

 

9.23家庭教育反思

世纪初小 张英琳

冯菲菲:《孩子为啥不想跟家长说话》

冯老师的课意图是想去转变家长主观的意识,先从自己这个方面找到孩子出新问题的原因,想要引领家长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进一步通过了解纠正自己的问题去解决孩子的问题。分析自己和孩子需要通过方法进行引导,同时要保持长期的觉察。

我的反思:

1.通过各位老师的发言,首先看到的是自己与各位老师的差距。每个老师的观点独到,意见中肯,让我在这次学习中收货很大。

2.在分析问题的能力缺少发现重点问题的能力。

3.对于心理方面的专业术语知之甚少,可能也是发现了相同的问题,也给出了解决的方法,但是没有用专业的角度去指导,帮助家长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以后要去努力的放向。

4.案例与解决方法同样重要,帮助家长要用他们能听得明白并且可以具体实施的方法。

关于讲课交流反思:

1.明确关注点,设立正确的目标。

2.多读书。

3.在生活中要善于总结反思,及时沟通交流。

4.择众之长。

5.找准工作中的定位,对学生不代入角色,尊重生长规律,合理评价反馈,帮助孩子成长。

严父慈母,错了吗?

(一)角色:

父亲:规矩多、看儿子哪里都不规矩,当孩子没有听父亲的话时候会打孩子。疑问:父亲平时管孩子多么?还是只有看到不顺眼的时候才回去管?这个当时在课堂上没有关注到视频中具体怎么说的。需要反思,关注要点。

母亲:认为孩子需要关爱,反对父亲的做法,但是对孩子的行为的反馈的时候也是束手无策。也能做到有原则,但是少。

孩子:在父亲面前乖巧,母亲面前敷衍,甚至有撒娇,察言观色。

(二)问题剖析

父亲觉得母亲过于纵容,母亲觉得父亲过于严厉。在很多教育孩子方面达不成一致。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相互指责的家长,跟视频中的父母很像,解决问题的时候作为公正方,没有像专家一样做到平等。

(三)解决问题:1.教育目标要要一致,首先做到尊重对方。在不同的方面分工明确。欣赏对方的教育方式,在孩子面前做到认同、同步,私下对不同进行讨论。

2.做一个公平公正的“专家”:班级管理、孩子教育、朋友交流等问题上都要以引导,不贴标签,提供建议。

3.学以致用。周末总结一周孩子们的表现,给没有发到奖状的孩子一个拥抱,这个周的表现不好并不代表一直不好,一个拥抱一份力量,约定下周做最好的自己。身体影响内心,行为软化内心。

      

观人观己

李冠军 寿光市实验中学

    虽然我上次请假,没参加咱们工作室的线下活动,但在这次活动中却并不觉得陌生。工作室里的每个人都有我学习的地方,有的业务能力强,有的看问题的角度新颖。这次活动我自己的收获也特别多,看到别人的案例就像看到了自己,分析问题的同时也是在分析自己。

    本次活动有两个环节:一是冯菲菲老师带来的报告《孩子为啥不想跟你说话》;二是观看心理访谈的案例《严父慈母错了吗?》。

    在冯菲菲老师带来的报告《孩子为啥不想跟你说话》中,冯老师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孩子不想交流的原因。参与活动的老师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建议,最后张乐华主任总结。让我对报告内容的设计有了明确目标。

    冯老师在展示课件时说了一句话,给我的触动很深。她说:“ 当孩子听到能描述他内心的词语时,会很欣慰,因为有人理解他们的感受。”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感受,那时与弟弟妹妹或与伙伴闹矛盾挨批评时,虽然心里委屈,但我就是不开口说话。我记得听到最多的是“为什么”,而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非常希望有人能理解我的委屈,能站在我的角度认同我的感受,能问问我“是怎么了吗”,然后我就会把事情经过讲清楚,也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现在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带着这句话,再去看当时的自己,我突然找到了当时倔强,以沉默对抗问题的原因。原来,不管对错,我都希望先得到理解和认同,再来面对问题。这可能是很多孩子“不想跟你说话”的原因。

    在《严父慈母错了吗?》这个案例中,李老师先肯定了父母的教育方式,解决父母双方的焦虑,再请儿子到场,通过提问的方式确定儿子的价值观,责任感等没有问题,最后通过一个温馨的动作—拥抱并亲吻爸爸,让爸爸在孩子的帮助下,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张乐华主任用一句话,点名了这个案例的解决办法,就是找有能量的人作为主动者。这些巧妙的方法和技巧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让我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尽量做到温和而坚定。

    在讨论和观看案例中,让自己有所触动,先了解了自己的心理问题,让自己能与自己和解,是我最大的收获。期待我们下次相聚。

  

思维碰撞,共同成长

——记张乐华名师工作室9.24日地面活动

世纪初中 桑金英

9月24日晚7:00,张乐华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第二次地面活动如约而至。本次活动分为说课评课和案例分析两大环节。

  来自东城学校(初中)的冯菲菲老师带来了题为《孩子为啥不想跟家长说话?》的讲座分享。“你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有耐心吗?”“你平时对孩子是肯定的多还是否定的多?”“在你眼里,除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有其他的吗?”一系列问题,发人深思。冯菲菲老师的分享结束后,工作室老师提出以下建议:

  1.课件设计要简洁明了,结构清晰,颜色清晰明亮,不要给家长太过压抑的感觉。

  2.讲座目标不明确,应针对具体现状提出问题并锁定目标,分析背后原因并给出具体解决方法。

  3.给出的问题没有具体的解决办法,可能会让家长更加迷茫、无助,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有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指导,最后有案例展示辅助理解。

  4.可以作为引领者,将问题抛给家长,引导家长自己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

最后,张乐华老师进行总结指导:

  1.他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就是个人成长所需的营养,若能消化吸收,就是个人成长的动力,以后能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会更少。

  2.报告厅的讲座最好是问题导向式,提炼出与讲座主题相关性高、关注度高的问题作为讲座的小标题,但一定要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3.家庭教育微课一般要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步骤,而且最后的方法一定要有针对性、具体可操作。

  4.备课要有自己的特点和思路,他人的建议不必照单全收,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取舍。给别人提建议时最好提建设性建议,不要只说不好,要说怎么做更高。

对于我自己,首先,对于冯老师的行动力和执行力特别佩服,首先反思自己的拖拉和犹豫。“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开始才有可能成功;“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追求完美不错,但不是未开始行动的借口。第二,看到冯老师课件第二张呈现的问题时,自己就深有同感:家长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孩子的问题要从自身、从家庭找原因。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困惑,怎么才能让家长认同家庭教育?怎么才能让家长意识到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其实在家庭甚至是在自身?第三,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咨询经历欠缺,导致讲座或微课的空洞和枯燥,无法引起家长的兴趣和重视,我觉得,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关键在自身,要给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确定每日学习计划,完善自我才能帮助他人。

本次活动讨论的案例是《严父慈母,错了吗?》高老师表示,严父慈母的组合不错,但是打骂孩子是不对的。而自己在工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想知道怎样才能做到对孩子恩威并施?大部分老师都认同高老师观点,郭老师也引用《正面管教》中的“温和而坚定”“要有自己的底线”来回答了高老师的疑问。问题的讨论点最终落在了1. 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是不是问题?会不会导致孩子言行的不一致?2.父母爱的表达应如何进行?首先,对于第一个问题在视频案例中,李子勋教授再确认了孩子价值观没有问题之后,给出了巧妙的回答: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同就像是酸和碱,虽然会发生反应,但是能够达到中和。而中和的结果就是孩子内涵的增长,要达到中和的条件,就是父母一定要对自己的责任区进行划分。划定责任区之后,双方不能插手对方的责任区。比如爸爸在管教孩子吃饭行为规范的问题上,妈妈不能进行反驳;而妈妈在指导孩子作业时,爸爸也不能提出异议。这样,不一致的教育理念才能让孩子有一致的行为模式。对于打骂孩子的问题,父亲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承诺要改变。李教授让父亲与孩子现场做出约定,并让孩子主动拥抱并亲吻父亲,并让孩子每天都这样做来提醒父亲,两人之间的约定。李教授让相对有活力,更容易做出改变的孩子做主动者,给僵化在“严父”这个角色里的爸爸提供能量,促使爸爸改变。

  有时候,我们的很多问题并不是事件本身导致的,而是出于对未知的不好结果的恐惧和害怕。不一致不是危机而是一个契机,父母双方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将会是孩子在以后为人处事中的很好的示范;有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斥责甚至殴打,并不是孩子的行为问题,而是父母的情绪问题,适当的惩罚可以保留,但是一定要定好规则,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情绪问题迁怒孩子;有时候,我们觉得斥责打骂都是关爱,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么做之后,是否拉远了自己与孩子都距离?我们说,关系即教育,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孩子跟我们都不亲近了,他们还会听我们的吗?我们对孩子爱的表达一定要是正向的,喜欢就亲吻,关心就拥抱,要记住:打不是亲,骂不是爱。

  反思自己,对待孩子、面对学生的时候是否也是这样,想要把他们打造成“理想中的孩子”,想要控制他们的一切行为?为何不给他们划定底线,给他们发展的自由?如果真的对他们好,为什么不多肯定少否定?在教育孩子方面,自己是不是也划定了“责任区”?与家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一致是不是达到了“中和”?庆幸自己在这里发现了问题,也找到了答案,最关键的是自己的改变,要提升自己的行动力。

  每一次的相聚都是思维的碰撞,感触颇多,收获满满。我们一起,做成长型思维的人,迎接挑战,主动学习,把学习当成终生事业。

 

9.23家庭教育活动反思

东城高小 夏航

1、听完冯菲菲老师的报告后,我第一想到的就是我的学生小陈,感觉冯老师的课程就是为她量身定做似的,现在的她就是这样的情况,与父母零沟通,成为了“问题少女”,当她父母与我沟通时,我曾想: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与你沟通呢?冯老师的课程同样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孩子为什么不想跟你说话?课程内容很真实,很接地气,能给家长一个反思的机会,促使他们寻找解决的途径。我的深思是:这样的课程,家长可能更愿意听到的是解决方法,家长参加会议肯定是孩子有如此的问题,想要从中找寻到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这样的课程在课件上制作需要有层次感,目标应该明显一些,抛出问题,分析出原因,如今社会,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这是普遍现象,很多时候,我在想,可能大部分与家长不正确的家教有关系,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他妈的思维方式,观念看法是与家长有差异的,越长大越要求独立,这个时候的家长没有转变思维,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管理”,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比如说,“过度保护”,“过分溺爱”,“过于严格”等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家教方式,第二点,我认为家庭氛围不和谐会导致孩子不愿意开口说话,一个家庭氛围好了,孩子岂会不快乐?岂会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分析出种种原因,家长能从这些原因中找到自身孩子的特点,再顺着提出解决方法,比如说,家长要学会“说话之道”,与孩子沟通师不要目的性太强,轻松愉快些,不要审问式的让孩子汇报,偶尔示弱,也要学会倾听等等,总有一款会适合他们,从这些方面,从而引领家长,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严父慈母”对不对?

看完这个案例,第一想到的是,这个案例中的情况如果不改变,一定会演变成冯老师分享的课程中的问题:“孩子不愿意与你沟通”,虽然案例中,通过专家的干涉,得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这样的案例呢?其实我认为,严父慈母也好,慈父严母也好,最主要的是在一个度,慈不代表溺爱,温和而坚持,但是要有原则与底线,严厉不代表暴力与专制,不提倡棍棒教育,长期棍棒教育的孩子后果都比较严重,所以严厉也要不失温情。所以,严慈相济,掌握好度,互相制衡才能与孩子建立好关系。第二点,看到这个案例,我更能联想到我现在的班级管理,我就像是这个案例中的父母,我找不到方向,对于“问题学生”,我严厉,一年级孩子,我总认为要严格点,从下定下规矩,养好习惯,十八般武艺都使出来了,可是对于那某一名学生,成效甚微,张主任的话一下子点醒了我,第一,转变自己的角色,不要把自己当成父母,这个范围太广,自己也不是圣人,要保持中立的态度,保持接纳,不承担父母的责任,但是一定要有所改变,这一点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家校携手;第二点,学会接纳他,这就是他的起点;第三点,相信身体的距离会影响心理的距离,遇到孩子不听话,管教屡次不改,亲亲抱抱,说不定会给个面子!回校以后,对于类似于案例中这样的孩子,我学会接纳他,不过分严格,不“擅长批评”,真的,我最大的感受是:管理起来,特别舒服,原来这些问题学生也不是很问题!

这次家庭教育活动,两项内容,听不够,受益匪浅,真正期待下一次的活动!

 

学习感悟

寿光市实验小学 刘洪凯

2020928日,第二次参加张乐华老师名师工作室的线下学习。不得不说,每次参加活动都受益匪浅。 

首先,听冯菲菲老师说课《孩子为啥不愿意跟你说话?》。不禁感慨于冯菲菲老师的行动力,对照自己行动却很慢,正如这个学习反思,拖拉到现在才写完。冯老师的课,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有对这个现象的案例举例,有背后原因的分析和解读,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对策。当然,任何备课都会存在改进的空间。针对冯老师本次的说课,加上自己之前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在备课时,最主要的是选题要小,逻辑、思路要清晰,对策的可操作性要强。要想做到这些又谈何容易呢?我想这背后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既要有理论上的支撑,又需要对照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实实在在的案例进行验证,也就是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对于我自己来说,目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大量阅读,深入思考,真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否则所有的对策可能都是经不住推敲的,是容易被怀疑的。 

其次,对于案例中的“严父慈母”的问题,我认为,在一个家庭中,“严父慈母”或者“严母慈父”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严”和“慈”都要有底线,并且一个家庭中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具有一致性。对于“教育的一致性”,张乐华老师针对案例中专家的做法做了重点解释,使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更深了一步。也就是,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一些事情由爸爸重点负责,其他的事情妈妈重点负责,爸爸和妈妈的观点可以不一致,但是尽量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唱反调,因为这样会导致孩子不知所措,或者自动选择对自己要求松的那一方的话来听,这样就会导致孩子对事情的底线不明确,甚至在爸爸面前一个标准,在妈妈面前却是另一个标准。孩子长期处于这种两种角色的转换,不利于原则性的建立。学习完这个案例,我不禁在想,我和自己的老公以后会是怎样的角色呢?

真的非常感谢各位前辈们的用心分享!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先从读书开始做起,丰富和更新大脑CPU吧!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主办:寿光市教育和体育局 技术服务支持: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1166-112  举报电话:(0531)889286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6-5253099    举报邮箱: sgsdjg@wf.shandong.cn   
Copyright© 2021 shg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08676号-1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