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教育云

寿光市家庭教育

>学校首页>名师工作室>张乐华工作室>内容详情

10月21日张乐华名师工作室研讨感悟

发布时间: 2020-11-03 17:25 发布单位: 寿光市家庭教育 浏览量: 564 【公开】

单亲家庭“吃醋的儿子”

世纪小学张英琳

案例:

昊然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意识到问题是在一个夜晚男同事的来电,浩然表现出了低于这个年纪应该有的表现:哭闹。通过母亲的观察,孩子变得不自立,依恋母亲。母亲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在询问中得知孩子担心妈妈不要他了,怎么会出现“妈妈爱上一个男人”就不要他了的想法呢?心理老师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孩子眼神忧伤、茫然,而母亲口中的孩子以前是机灵的。这样反差让孩子更加敏感。在妈妈讲述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昊然的眼睛是红红的有点湿润。孩子认为父母离婚是父亲的责任。通过一幅画,妈妈画的爸爸像一头猪,比较符合妈妈的评价,而儿子画的爸爸还是比较精致的,张开双手好像要拥抱一样。儿子对父亲的评价出现了前后矛盾,这让大家心理有了疑惑。专家再问孩子对爸爸的感情还有一些细节时,妈妈打断孩子并替他回答。孩子沙盘“未来的家”,中表现的比较有序并且把妈妈放在了第一位。

分析:

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敏感,基于原本完整的爱变得残缺,并且案例中的爸爸妈妈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吵闹才离婚的,这期间两位家长没有顾及到孩子是不是能够完全理解承受。爸爸责任的缺失让本该成为男子汉的昊然变得胆小粘人。

母亲对孩子的态度:虽然视频中的母亲比较爱笑很随和,但她说“我做事情就是正确就是正确,错误的就是错误的”,又侧面的看出母亲还是比较强势。包括专家跟孩子的对话,母亲不等孩子表达他的想法就直接把自己想当然的说出来了。左右了孩子的思考,也让孩子矛盾。

母亲对孩子父亲的评价:与人交谈时母亲对于父亲都是在抱怨、埋怨,没有很正面中肯的评价,这给了孩子心理暗示。本身孩子对于父亲还是比较认可或者比较亲,但是母亲的话让孩子摇摆,有让他觉得成年男性不靠谱,无意识的开始排斥妈妈身边的任何一个异性。

给妈妈的建议:

不去替孩子做决定,不过多的干预孩子的事情。多听一听孩子的想法。

在与孩子交谈到父亲的时候,尽量做到公正公允,不把夫妻间的情绪带给孩子。

不给予孩子负面情绪。给予孩子最好的爱,积极正面。

可以带着孩子参加一些聚会,让孩子看到妈妈生活的另一面。

给孩子的建议

不干预妈妈,不给妈妈做决定。可以和妈妈商量,有需要说出来。对于爸爸的爱不压抑。

 

“哥哥”妈妈拿你怎么办

案例:

哥哥是个5岁的幼儿园小朋友,上幼儿园这两年让妈妈很头疼。早上起床看不到妈妈会又哭又闹(妈妈要么在厕所要么在二宝房间),要么到时间了也不起床。爸爸安抚孩子,孩子会出现对抗行为。去幼儿园必须要妈妈去送,但是做不到按时起床,影响到妈妈上班时间,妈妈会催促,越催促越拖拉。父亲观察孩子还出现了咬袖子,扣手这样能量很低的行为。妈妈意识到问题求助是因为一件小事,早上妈妈上班要迟到了,着急走。哥哥看着房门没关,要求妈妈关上门,妈妈没有理他。哥哥就哭着不走了,非得妈妈关上门。这个时候妈妈的情绪起来了。根据爸爸的补充,孩子不上幼儿园不哭,找不到妈妈会哭。早些年因为对淀粉过敏,所以一家人对孩子关注过度。

分析:

5岁的孩子还是很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这个时候二宝的出现势必会分掉一部分父母的关注,所以孩子出现了做事拖拉,故意不起床或者必须妈妈送去幼儿园这一现象。这个时候哥哥的反应就是在求关注。

父亲想帮助母亲去安抚哥哥,遭到拒绝甚至对抗,爸爸与哥哥没有建立比较高的信任感。第一次出现早上哭的情况,是不是父母没有做到及时的安抚,让孩子的安全感受到了影响。

思妈妈:

与孩子提前约定,想要与妈妈一起去幼儿园就要按时起床甚至要提前起床。妈妈如果答应孩子一起去幼儿园,要做到并且是不带情绪的送孩子到校。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当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时候,自己先稳下来,暂时先转移一个空间,努力平复下来不焦虑,接纳孩子。

不把时间过度分给二宝,拿出一段时间来跟哥哥互动,这段时间是独属于哥哥的,不被打扰。在孩子需要爱的时候,妈妈要陪伴在身边,让孩子知道二宝的到来,妈妈照样还是很用心的陪伴你。比如一起做亲子作业,跟哥哥读绘本,一起去吃孩子喜欢的餐厅,固定每周单独约个会。

不纠结,把握好与孩子相处的“度”,告诉孩子早上上班不能迟到是妈妈的原则,就像你上学不能迟到一样。要想既让妈妈送你上学又不让妈妈迟到,孩子就得做到按时起床,不拖拉。如果做不到妈妈就不能送孩子起床。有时候以身作则比委屈的“一切为了孩子”而有效,为了孩子的委曲求全,有时候是适得其反。妈妈有了情绪孩子还得不到安抚。就是那句“妈妈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并不会带给孩子更高的幸福感一样。

“让你的爱从大宝流向二宝”在家里与两个孩子接触的时候,照顾哥哥让哥哥照顾二宝,让哥哥知道他即被关注又被需要。

思孩子:

孩子不会自己长大,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家长给于的关注很高,因为上幼儿园、二宝的到来他感觉自己被关注的少了,心理落差出现但是他并不会去表达需要妈妈的关注,只有做出各种让家长头疼的事情求得关注。有的孩子会帮妈妈拿水杯,递东西,帮助爸爸妈妈照顾弟弟妹妹……求得表扬,也有的孩子会出现返童现象:大声哭闹,跟弟弟妹妹争玩具,大声责怪弟弟妹妹,老大的表现好像越来越小了。这些信号的出现都是老大想要得到关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要思考怎样让孩子知道你一直关注着,爱并没有减少。

在老大的意识里弟弟妹妹需要照顾,他也需要照顾,两个孩子是平等的,所以他希望父母能平等的对待自己。父母这个时候要公平的对待两个孩子,不厚此薄彼。尤其是在两个孩子出现矛盾时,父母不能直接说:“你是老大,应该让着弟弟妹妹。”这样会激化孩子的情绪。

 

 

吃醋的儿子案例分析

东城初中 冯菲菲

2020年10月21日晚7:00,张乐华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地面会议如期进行,每个成员都认真讨论案例,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对2个多小时的会议甘之如饴。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每个成员对知识的渴望,张乐华老师抛出的学习内容也让我们每个人都饱餐一顿。

当今社会下,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家庭教育。本次会议,我们接触到了两个案例。一个是视频中播放的“吃醋的儿子”:小然爸爸妈妈离婚之后,孩子对母亲产生更大的依赖,出现了一些退化的行为,而且会阻挠妈妈与任何男性的接触。另外一个是我们成员自己提出的“大宝非常依赖妈妈”的案例:小新上中班,有个一2岁的妹妹,小新起床之后如果没有见到妈妈,或者妈妈没有满足“送他去上学”的愿望,孩子都会出现哭闹的情况,而且孩子在上学之前会想出各种办法阻挠自己上学。其实,每当孩子出现比较大的问题之后,都可以在家庭中找到根源。比如说第一个案例中,孩子出现问题,多是因为父母的离婚以及母亲总是向孩子传递负能量,让孩子对爸爸有了不好的评价,甚至将这种不好的评价投射到所有接触妈妈的男性中去。在这个案例中,母亲在家庭教育中过多替代儿子思考,让儿子成为自己的复制品,所以儿子会压抑真正成熟的自己,而表现出过多的幼稚。因为第二个案例是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我们对第二个案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首先,我们探讨了小新出现哭闹、过多依赖妈妈的原因。每位成员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总起来说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孩子,另外一个是家长。(1)孩子方面:小新在上学之前并没有出现类似的行为,而是在上学之后出现,这个时间恰好也是妹妹出生之后,所以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二胎”的出生。妹妹出生之前,妈妈都是全身心的照顾小新,孩子可以感受到妈妈浓浓的爱,可是在妹妹出生之后,小新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不耐烦。在小新看来,或许是妹妹抢走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觉得妈妈不再爱自己,所以表现出各种退化的行为比如说哭闹或者拖拉来博得妈妈对自己的关注。小新在上学之前会各种拖拉,或许也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加自己和妈妈的相处时间。(2)家长方面(尤其是妈妈):二胎出生之后,妈妈的精力非常有限,所以妈妈对小新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当小新出现哭闹或者拖拉的行为之后,妈妈的反应行为和态度也会影响孩子日后的行为。

我们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基本上可以分成两个年龄段,一个是家长阶段的老师,另一个是还没有结婚的年轻老师,即仍处于孩子阶段的老师。所以,我们每位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分别从家长的角度和孩子的角度都提出了自己的应对措施。

家长角度:

(1)妈妈要努力创造和大宝小新一起活动的特殊时光。专门和孩子约定爸爸妈妈与小新独处的时间,可以先暂时撇开二宝,和大宝一起去游乐场、吃饭或者看电影,甚至是一起读书、写作业等,让孩子感受到妈妈依然爱我。

(2)妈妈把更多的关注留给大宝,并且教大宝将自己的爱分给妹妹,学会分享。如果小新的内心感受到满满的爱,相信孩子一定会分享。

(3)增加一家四口,尤其是哥哥和妹妹一起玩耍的机会和时间,让哥哥学会关爱妹妹,把哥哥放在妈妈身上的精力分散一下,增加对妹妹的关注。

妈妈要对小新有和善而坚定的爱,即给小新设定适度的界限,制定相应的规则,让孩子产生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

5)妈妈要调整自己对大宝的期望,不要期待二宝出生之后大宝就要自动长大。了解大宝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换位思考,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来要求5岁的孩子。当妈妈了解了孩子的特点之后,相信焦虑着急的情绪会有所缓解。留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和时间,静待花开。

孩子角度:

1)当孩子需要得到妈妈的关注的时候,他们会采取各种措施,包括积极的方法,比如说我听妈妈的话、帮妈妈做家务等,当然也包括消极的方法,比如说哭闹、调皮等。所以从孩子方面来讲,在家中要有一致的规矩和规则,不管哥哥还是妹妹,甚至是爸爸妈妈,都要遵守这个家庭规则。

2)大宝和二宝得到的关爱应该是一样多的,也就是说当家长在关爱孩子或者买东西时,不管大小,都是平分。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并没有厚此薄彼,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是一样的,这样就会帮助孩子建立比较稳定的情绪体验。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家长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要求孩子的成长,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成长规律。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就会出现不同的特点和问题,我们家长要了解孩子各个年龄段成长的特点,根据自然发展规律来决定自己对孩子的行为反应。只要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做好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也为了自己可以帮助更多的家庭!期待下次相聚!

 

学习感悟

凤华初中  辛智

案例:关于儿子早起哭哭啼啼,起床时不想让妹妹来房间里,儿子非让妈妈送,妈妈经常迟到,情绪不好,因为孩子有需要,妈妈有坚持每天送孩子上学。

现状分析:

1.孩子哭与上学有没有有关系,还是与二胎有关系?需要厘清这两者对孩子的影响。

2.二胎出生后妈妈与儿子关系是不是有没有变化?第一次上学是不是受到伤害?关系比较大的是不是与第一次哭泣的时候妈妈的处理方式的问题,女儿出生前后的管教的行为变少?

3.早起哭不是孩子的问题,没见到妈妈会哭很正常,粘妈妈很正常,

4.妈妈又不舍得不送孩子,对孩子的哭泣很是心疼,母亲对孩子哭的接纳不一样,内心急躁,又想去送,有急躁的表达情绪,自己老迟到,导致内心窝着火,即没有送好孩子,又将不良情绪表达。

5.孩子本来是想从妈妈那里要爱,但是妈妈总是么有给我爱,本来让你送我,还没好气的送,还挨了一顿训,所以很矛盾,看似是解决孩子哭闹问题,其实解决的是亲情/家庭关系/人身安全的问题。

问题分析:1.更多的找问题,认清孩子的年龄的发展规律,哄的时候,孩子有自己的需求。

2.孩子的界限,定好规矩,如果不落实,老是越界,孩子的妈妈的的界限没有把握好,儿子认为妈妈总是可以突破的。

建议1:前一天晚上与孩子打成协议,如果你想跟妈妈一起的话,你就要早起,如果你起晚了,那只能爸爸送了。

建议2:孩子哭的时候不去抱或者不说了,体会下孩子的感受,重述孩子的感受,看着你哭,我很难受,我挺想去送你的。让孩子知道,跟孩子固定好约定的时间,专注的关注到老大,这个时间段不被老二或者不去厕所打扰,头一天晚上跟孩子商量好。妈妈越催孩子越拖,妈妈有情绪的,爸爸可以多做下支持,爸爸可以提前设定好闹钟,早起,狠心让孩子接受现实。

建议3:孩子的妈妈再急,也不表达急躁情绪,妈妈的情绪没有把握好,让孩子舒服为准,要让两方感觉都舒服。

建议4:让老公多支持妈妈,多认可一下就好,不要拿主意,

 

经验分享1:我孩子五岁半上大班,老大对蛋/海鲜过敏,老大读绘本必须妈妈读,对儿子的爱35% 对闺女65%,闺女怎么耍赖爸妈都能接受,儿子耍赖就不行,不断批评,他也不开心,是没有耐心去爱自己孩子,儿子说过很多遍,妈妈为什么对妹妹这么好,

经验分享2:对两个孩子的关注少,曾经全身心看老大,老二哭也不管,一开始老大很开心,如果老二打老大,我去打老二,慢慢的老大不让打老二,还有一个问题对女儿的态度是什么?父亲对闺女身上,让妈妈腾出更多时间关注儿子,争得都是好的。

经验分享3::同事提出让妈妈狠心,跟孩子讲清楚道理,在其他地方找补,哭闹我不会看在眼里,耍赖哭闹都没有用,就是爸爸送呀,接受现实。

经验分享4:老二比老大鬼,老大很聪明,用语音表达不出来,但是投射,你对老二这么好,你对我这么不好,我就让你多关注我点,我就拖拉来获得你的关注。

关注的解读:对各位提出表扬是种关注,对你提出批评是关注,还有一种就是当看不到你,批评也是关注,忽视他比批评更差,妈妈催促我也是关注,也能满足他的需求,但是你不搭理他,关注的能力最差的,最不被关注的。

孩子的行为与妈妈产生的互动了,孩子的哭对妈妈有作用吗,就像打乒乓球,不接,总是接,一接就受不了。孩子争取与妈妈独处的时间,跟孩子创造特别时光《正面管教》,和善的对待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课堂中为什么有些孩子接话吧,一点提问这个孩子了,关注了,那么孩子就会表现很活跃,因为孩子渴望被关注。

10月22日早反馈,孩子跟爸爸妈妈一起起床,起床妈妈就在边上,妈妈边上有妹妹,妹妹已经早醒了,就这样大家一起起床吃饭,么有表现出不情愿和情绪。

10月23日早反馈,昨晚父母很晚回家,两个孩子是跟奶奶一起睡的,早上妹妹早起,妈妈离开了卧室,抱着妹妹到了餐厅,爸爸因为闹钟响了,就跟妹妹去叫哥哥起床,哥哥有了情绪,妈妈快速进屋去阻止爸爸和妹妹的行为,爸爸和妹妹就离开卧室,妹妹换好衣服后,爸爸让妹妹去看看哥哥起床没有,哥哥呢,不让妹妹进卧室,爸爸就让妹妹跟他一起洗刷,后面就是哥哥正常洗刷了。

《焦点访谈》吃醋的儿子

案例:离异后的妈妈带着一个14岁的男孩,深夜11点男同事晚上打电话来约妈妈吃饭,孩子会哭,孩子担心妈妈离开他,担心妈妈不要我了,男同事那么晚打电话认为不正常。李子勋:如果妈妈跟男同事好了,能不能两个都要。孩子回答有恍惚感,有点忧伤,感觉随时会哭,有点茫然,有点机敏的。

妈妈:过去很机敏。14岁的孩子担心妈妈离开,产生依赖和退化,性格似乎往小的地方走,是因为离婚时的吵架的原因造成,还是因为跟母亲全方位的接触造成?

曾经父亲喜欢打麻架,脾气不好,一夜不归,第二天会吵架,曾经放学可以自己回家,现在不喜欢一个人,母亲教育孩子不遮掩,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父母的吵架让孩子产生了,孩子跟母亲对父亲看法一致,父亲赌博,爱玩,不负责任的父亲。为什么离婚了,安全感反而更不好了,明明认为父亲不好,为什么离婚了,安全感反而缺少了。

进行了测试,绘画,母亲画的是头猪,儿子画的像机器人,打孩子,生气,手是张开,拥抱的。儿子还是有点喜欢爸爸的。母亲着急解释。儿子喜欢离婚前的生活,通过测试后发现儿子的前后不一致,会喜欢爸爸。

为什么前后不一致,因为妈妈喜欢替孩子做解释,心理学上叫替代,用现成的评价给孩子,妈妈说了自己的想法,儿子的想法被压制了,儿子讨厌与妈妈接触成熟的男人,竟然是因为妈妈的投射,妈妈对孩子爸爸的指责影响孩子的认识。

摆沙盘进行测试,设计未来的家的环境,解释如下:两个朋友,有老婆 有家人,有儿子,有宠物,率先摆出是母亲,对母亲进行亲近,摆放的内心世界是很成熟的,为什么外在表现很幼稚。

有点处在一个无序的规则,因为原来的规则打破了,有青春期的混乱感,混乱,快速的想从妈妈那里获得一个保障,同时建立社会性,妈妈对孩子做出保障,孩子对妈妈做出保证,可不可以妈妈与其他男人交流可以问,不可以不能管,如果一个男人邀请妈妈出去玩,孩子可不可要自己在家。儿子,你有幸福的家,可不可以重新组建一个家庭。

母亲不要去攻击爸爸,多让儿子做决定。

 

学习感悟

圣小 吴俊娟

2020年10月21日晚,张乐华家庭教育工作室,我们又聚在一起。

本次聚会,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辛智老师提出的困惑问题:大宝哥哥五岁,正在世纪凤华上幼儿园,小妹妹二岁,正是极度依恋妈妈的时候。每天早上,哥哥睁开眼睛必须第一时间看到妈妈,如果看不到就会大声哭闹、发脾气,在早上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孩子也许是不想上学,也许是怕妈妈被妹妹黏住,而妈妈是各种催促、提醒,每天在这种状态下,妈妈感到身心疲惫.......

当听到辛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我猛地一惊,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的家庭现状吗?这不就是我正在苦恼的问题吗?哥哥经常问我:妈妈,你为什么那么爱妹妹?我有时会告诉他:哥哥,妈妈一直很爱你呀,妈妈爱了你五年了,爱了妹妹二年,还是你占便宜呀!虽然这个回答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从孩子的感受来看,他还会很迷惑,妈妈真的爱我吗?

自从有了妹妹后,对哥哥的态度大多是不耐烦和各种催促,好像哥哥就应该什么都会,什么都懂,一点就通......

分析:

在没有妹妹之前,一家人围着哥哥转,每天谈论的都是哥哥,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哥哥。哥哥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并渴望一直这样下去。妹妹的突然出现,大家谈论的话题都是围绕妹妹,特别是妈妈,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她想让爱均衡,可是每天面对哥哥妹妹时,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会把不好的情绪发泄到哥哥身上。而这时候恰恰是哥哥博关注、想引起注意的时候,这样就有了冲突。

妈妈方面:

作为我来说,首先观念要转变一下,哥哥虽大,但还是以前那个最可爱的宝宝,他也是需要爸爸妈妈的爱和呵护,我需要慢下来,让孩子感受到这种爱。

特别时光,我觉得大家说的特别好,在有二宝的情况下,确实需要和大宝的特别时光,可以一起吃好吃的食物,一起玩好玩的游戏,一起完成大宝的心愿,满足大宝的愿望。

和善而坚定的爱,我觉得这是对大宝和二宝而言的,二宝虽然受宠,但对她的爱应该是有节制的。在大宝看来,妈妈对他们的爱是一样的,平时多给予大宝爱和肯定。                                         

爱,从大宝流向二宝。很多时候,我们关注最多的是二宝,往往忽略大宝的感受,觉得大宝不再需要被照顾、被爱护,我们更多的是对大宝的高要求和严格态度。老师们提的建议非常好,把关注点放在大宝身上,当大宝得到的爱溢出来自然会流到二宝身上。

大宝方面:

这个年龄的宝宝,其实懂得很多,只是有时候不会表达,他渴望得到妈妈的爱,方式也就是哭闹、发脾气,用自己的方式把妈妈抢过来。

在二胎家庭里,作为妈妈,应该慢下脚步,多听听大宝心里的声音,更多的关注一下大宝的感受。作为爸爸,应该更主动一些,更积极一下,在照顾孩子方面,多替妈妈着想,毕竟抑郁的妈妈占大多数。在这样一种美好的家庭氛围中,爸爸爱妈妈,哥哥爱妹妹,到处被爱拥抱。

 

学习感悟

东城高小 刘桂君

案例描述:

四口之家,儿子5岁,在幼儿园上大班;女儿2岁。

每天早上大宝起床后,要是看不到妈妈在房间就会哭闹,对于爸爸的哄,并不买单。对于本来熟练的穿衣、穿鞋和吃饭,也变得磨磨蹭蹭,这让本来着急上班的妈妈变得非常急躁,有时候会对大宝发脾气,事后又比较后悔;

每天早上大宝起床去上学的时候,爸爸顺路却不让爸爸送,妈妈不顺路却非要妈妈送,导致妈妈在送大宝上学的路上以及送完大宝后去上班的路上都比较急躁,并且经常上班迟到。对于定闹钟提前叫大宝起床,妈妈又不忍心,向让大宝多睡会,但对于大宝起床后的磨磨蹭蹭又非常的急躁,因此,妈妈内心非常的煎熬和挣扎。

我的思考:

在我听完张老师和辛老师的描述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典型的二胎问题。对于妹妹的到来,大宝内心可能觉得妈妈被别人“抢”了,妈妈对我的关心没有以前多了,我要想办法赢得妈妈的关心,努力得到妈妈的关注;对于妈妈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心疼每一个孩子,但是精力有限,妹妹比较小,因此妈妈更多精力在妹妹身上,对于大宝也比较心疼,也想更多地去关心,但是相比于之前只有大宝的时候,可能关心度没有那么高;对于爸爸来说,在大宝成长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一种角色缺失状态,内心非常想和大宝亲近,但有时候京城不经意的成为了旁观者。

我的建议和思考:

其实,这些建议也好,想法也好,更多的是来自各位老师的表达,这次的家庭教育会议,我受益匪浅。

1、大宝的很多行为,都是典型的博关注。有的时候,我们想得到别人的关注,就会做出很多“与众不同”的行为。表扬是最高的一种关注,其次是批评,最后是忽视。而大宝主要选择了第二种,无论是早上的哭闹,还是早上非要妈妈送,还是早上的磨磨蹭蹭,都是希望妈妈能够更关注自己。作为妈妈,当然是尽自己所能给与孩子最大程度爱,但有的时候真的是无可奈何。在家庭中,可以尝试下分工,妈妈在照顾好妹妹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拿出时间来陪大宝,让爸爸多陪一下妹妹,让大宝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爱。

2、在分享的过程中,好几位老师表达了“让爱从大宝流向二宝”,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妈妈多拿出点时间专门陪一下大宝,既能够让大宝感觉到来自妈妈的关心,也能够培养大宝的爱心和责任感。在爱的环境下成长的大宝,也会将自己的爱传向二宝。当二宝出生后,可以让大宝参与到对二宝的照顾中来,激发大宝对二宝的爱比如,可以请求大宝帮忙递个奶瓶,换下纸尿裤,让他觉得做哥哥姐姐他对弟弟妹妹是有责任也是有帮助的。妈妈也要对大宝适当表达感谢,因为大宝的帮忙而感到轻松很多

3、创造特别的时光。专门拿出一段时间陪大宝,让大宝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的爱,并没有因为二宝的到来而减少。父母做到在和老大相处的时间里,尽可能做到高质量全情地陪伴,绝不把手机放在身边。

4、坚持和善而坚定的爱。提前跟大宝进行沟通,做好约定,按照约定做事。可以提前跟大宝商量好,第二天可以让妈妈送,但是你得跟着妈妈一起起床,如果能够做到,妈妈就送你去上学,如果做不到妈妈就不送大宝上学。做好约定后,妈妈和孩子都要认真遵守,不能一味的妥协。 

 

哭闹的大宝

桑金英

大宝五岁,幼儿园大班,早上上学的时候总是要求妈妈送,爸爸顺路也不让爸爸送。早上起来看不见妈妈就会哭闹,因为哭闹大宝动作会更加磨蹭,妈妈就更加急躁。虽然还是放心不下孩子亲自去,但是情绪会不好就迁怒孩子,事后会后悔所以才来求助。

其实辛老师遇到的问题,也是我去年经常遇到的。那时候老二刚出生不久,但老大已经从有了弟弟的兴奋中缓过来。从有了弟弟的兴奋、高兴,很快就变为了缺少大家关注的伤心、失落。奶奶对她说让她做姐姐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有些排斥的,但是到了老大黏我的时候我也不自觉地流露出你该长大了、懂事了的。早上想让我送却坐在那不动,也不着急穿衣服也不洗刷。一顿威逼利诱加训斥才慢悠悠跟着我出门,路上也是免不了要埋怨老大。事后也很后悔,为什么不好好调整自己的情绪?本来送孩子上学是件平常的小事,为什么弄得这么不开心呢?特别是自己是心理学专业毕业,对自己仅有的还在“纸上谈兵”水平的理论知识更是自觉羞愧。

后来凭自己的自觉跟孩子做好约定,如果第二天要妈妈送的话就必须提前把要穿的衣服鞋袜准备好,而且必须要在720前出门,开始一两次会有哭闹,但是只要大人能够心平气和,孩子就能很快地平复心情。不管孩子有什么样的表现,家人稳定的情绪一定能给孩子正面的影响。心急火燎地训孩子一顿不仅让自己和孩子心情不好,还容易破坏跟孩子的关系,百害而无一利。

跟老师们的聚会让我学到了更多好的教育方法,辛老师的“我信息”,李老师的“温和而坚定”和“特殊的时光”,夏老师的“坚定”都让我受益良多。回想起去年远程研修的时候王峰老师的《家有二孩更幸福》,决定要重新学习一次,这次仔细观看也认真做了笔记,发现王老师在视频中讲到的跟各位老师所说的不谋而合,而且我们各位老师的做法更加全面、更有实践性。

王老师的讲座包括四个小主题:不要拿孩子作比较、正确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不要企图给予孩子同等的爱、善于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其中不要拿孩子作比较这一主题中,王老师让我们把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这是二胎家庭的教育目标之一,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父母一定提醒自己不要在兄弟姐妹中间做比较,要学会:①描述看到的情形,②描述感受,③表达需求或期望。这不就是辛老师一直提到的我信息吗?在处理孩子的不良情绪时,王老师提醒我们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需要,不要用排遣、职责的语气跟孩子说话,要尝试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正面的动机,如果父母不够温和、不够坚定,被孩子的负面情绪影响的话,怎么去倾听孩子?引导孩子呢?在第三个主题中,王老师提醒父母,不要企图给孩子同等的唉,每个孩子都期望父母给予自己独一无二的爱,这就需要父母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向孩子展示你对他(她)独一无二的爱。当然,父母和孩子之间特殊的时光”就能很好地达到这个目标。想要一碗水端平很难做到,真的很佩服高老师的父母,我自觉自己做不到这样,先让孩子知道我对他们的爱独一无二吧。

在教育孩子上,我还是个新手,能够跟各位老师学习非常高兴,争取做一个合格的母亲。

 


“向妈妈争宠的大宝”案例记录和分析

圣城中学李映美

辛老师两个孩子,大宝儿子5岁,小宝女儿2岁。最近大宝总是起床就开始哭闹,并且必须让妈妈送去上学。

具体细节:一家四口一个房间睡觉,二宝早醒,为避免打扰大宝,就把妹妹抱去奶奶房间,妈妈去洗涮。大宝醒来第一眼看不到妈妈,就开始哭闹,爸爸来哄,不愿意,把爸爸赶出房间。本来能熟练自己穿衣服,现在总是磨磨蹭蹭的,导致出门很晚,并且坚决要求妈妈送去幼儿园(其实爸爸在学校上班,可以顺路),经常导致妈妈送完大宝后,急急燥燥的去上班,而且有时会上班迟到。为此妈妈有情绪,面对早上大宝的哭闹和磨蹭往往为加以训斥,但事后又后悔,经常反思自己,但每次面对早上的这种这种状况又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为此很苦恼,求助张老师。

我的思考:

听完张老师和辛老师的案例叙述,我感受到了一个五岁宝宝对妈妈的依恋和占有的需要,感受到了一个二胎妈妈鸡飞狗跳、焦头烂额的焦虑,还感受了一个角色缺失,置身事外经常做为旁观者的爸爸。

我的分析和建议:

1.孩子早上起来,想第一眼看看妈妈,需要来自妈妈的亲昵和喜爱,可能在二宝没出生以前,这些需要都能满足,但是现在大宝感受到这些爱明显的少了,他没有意识到妈妈的时间和爱是必须要分给比大更需要妈妈照顾的妹妹的,这他不理解。怎么办呢?可以借鉴《正面管教》这本书里的建议,把大宝的需要在晚上,周末等不着急上班的时间给与满足,也就是跟大宝约定只属于他一个人的“特别时光”。比如,每天晚上十五分钟,这十五分钟,找一个独立的空间,妈妈全身心的陪伴儿子,把妹妹交给别人,不能来打扰,妈妈不能接电话,不受外界的打扰,可以陪大宝看书,玩玩具等他喜欢的活动。周末也可以创造独属于大宝的“特别时光”,比如爸爸妈妈一起只带着大宝一个人去游乐园等等,让大宝感受到爸爸妈妈们还是像以前一样爱他,给他足够的安全感。

2.和大宝约定早一点起床,起床后自己穿衣服,如果想让妈妈送就必须按照规定时间完成一切准备工作,过了这个时间妈妈就去上班,大宝认可让其他人送。

3.当大宝违反了第二条约定,没有按时做好出门的准备,但又耍赖必须要妈妈送,这时妈妈要坚持“和善而坚定”的拒绝孩子。人们往往生气的时候过于坚定,而其他时候又过于和善,这是不对的。

“和善”首先是尊重,比如面对孩子起晚了,不能被妈妈送时候的哭闹,妈妈可以这么说:“宝贝,今天你没做好出门的准别,妈妈不能送你,我看出来你很失望(先尊重孩子的感受),但我不能接受你哭闹的做法。以后,每当你起来晚了的时候,我会按时出门去上班。妈妈爱你,妈妈也很希望每天都先送你上学。因此当你能按时起床并准备好的时候,你告诉我,我会很高兴送你去上学的。”“坚定”不是惩罚,是坚定的实施当初的约定和限制。当孩子违反了限制时,不要惩罚,也不要说教。要继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可以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现在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能避免下次再出现这样的问题?”

4.让父母的爱从大宝流向二宝。

爸爸妈妈要创造机会让大宝照顾妹妹,在对妹妹的帮助和爱护中感受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继续调查和思考问题:

五岁宝宝的心理发育特点,大宝在幼儿园的情况,爸爸在大宝儿子成长过程中角色份量如何慢慢增加。


 

案例两则

高文彬

2020年10月21日,工作室成员再次相聚在阳光心灵中心,在本次聚会中,我们一起接触了两个案例:“吃醋”的儿子和哭闹的哥哥。

1 “吃醋”的儿子

1.1 案例简述

14岁的浩然原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父母的一场离婚改变了他的性格,他的眼神中开始增添了恍惚感,透露着茫然与忧伤,与人的交流也少了很多。他变得越来越依赖母亲,自己可以完成的事却要黏着母亲,晚上也与妈妈睡在一个房间内,母亲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过问。有一次妈妈的同事深夜邀请妈妈出去吃烧烤,因一句“不要讲了,我儿子都在,我不出来了”便使得浩然大受委屈,又哭又闹,发脾气不睡觉。浩然认为妈妈与男同事交往密切,如果结婚妈妈会把精力投入到新的家庭中,就不要他了。

与父亲离婚后,母亲会和浩然说父母为什么离婚:父亲喜欢打麻将,父亲经常不回家,父亲脾气特别暴躁。使得浩然认为都是因为爸爸不好才导致离婚的。然而浩然还是更喜欢父母离婚前的家庭,因为有父亲在,才真正的是一个完整的家。

在访谈中,浩然妈妈在交谈的语言方式方面,会比较多的替浩然去解释,当主持人问浩然的时候,妈妈总是比较着急回答,妈妈回答了浩然的回答,浩然说的话自然也少了。

在绘制父亲的画像中,浩然画的父亲是头发立着的,像一个机器人,但还是有一个拥抱的姿势。在沙盘的制作中,浩然摆出了一个有妻子、有母亲、有孩子、有宠物的家庭。

1.2 专家分析

14岁的男孩的心理发展本应是逐渐独立的心理发展状态,慢慢地与社会产生更强烈的关系,逐渐脱离与父母的依赖。然而一次的离婚事件使得浩然失去了安全感,对母亲更加依赖,这也使得浩然的青春期向后倒退,变得格外漫长,随之带来的叛逆也会更加明显。

父母离婚后,母亲会过多地替浩然思考,会替代他对事情做出判断,并且会把一个现成的对父亲的评价给浩然。如今的浩然只有妈妈进行管教,妈妈对浩然的唯一性变强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浩然的依赖性。通过画像可以看出,浩然对父亲并不是百分百的厌恶,父亲会带他出去玩,也有幸福的时光。而母亲强硬的思想灌输使得浩然压抑了自己对父亲的喜欢,不断强化着对父亲的厌恶,同时也强化了对母亲的依赖。通过沙盘可以看出,浩然内心世界并非是杂乱无章的,是相对比较成熟的,然而浩然表现出的幼稚行为也与母亲的管教有关。同时,浩然对其他男人反感的表现,也是对母亲讨厌父亲的一种投射,这也会对一个青春期男孩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为子女最亲密的父母,双方互相攻击,孩子最信任的亲人不再值得信任,会给孩子的信任感造成破坏,连最基础的对亲人的信任都无法建立,这就破坏了他的社会适应,更破坏了孩子成长的力量。

1.3 解决方案

母亲与浩然之间建立以下三项规则,相互督促完成:

克制。妈妈不能够再在浩然面前说父亲的不是,即便浩然说父亲哪里不好,母亲也不许接嘴。当母亲对前夫有不满时,不允许在浩然面前抱怨。

界限。母亲与浩然之间也要开始划清界限,妈妈有妈妈的生活,有一部分的生活时与孩子无关的,但不管做什么,妈妈爱孩子的心是不会变的。因此浩然需要知道有些事可以问,但不可以管,同时妈妈也需要找出专门的时间与浩然相处。

独立。让浩然在生活中多做决定,自主做决定。

 

2 哭闹的哥哥

2.1 案例简述

小辛有妹妹了,但是小辛也出现了一些与往日不太一样的表现。小辛起床第一件事,变得爱找妈妈了。如果妈妈不在身边便会大哭大闹。小辛准备上学的时候,会让不太顺路的妈妈送他去幼儿园,让顺路的爸爸送的话,小辛也会找各种理由不愿意。妈妈急急忙忙去上班,小辛磨磨唧唧动作慢,为了送小辛妈妈好几次迟到,甚至有一次差点造成交通事故。

小辛的爸爸和妈妈也在有意地帮小辛改掉这个坏习惯。他们睡前会和小辛说好,如果起床晚了,就要爸爸送着去上幼儿园。有一天,小辛没有按时准备好上学,按照约定,妈妈先去上班,可是妈妈急匆匆走时没有关门,小辛提醒妈妈关门,妈妈没有关门,又开始撕心裂肺地苦恼。

小辛从小对淀粉过敏,一家人对小辛关照有加,刻意关照小辛的饮食,小辛也渐渐长成了健康的大孩子。有了妹妹后,一家人难免地会将一部分爱转移给了妹妹,但是仍然十分照顾小辛的感受。晚上四口人一起睡在一起,妹妹晚上会哭闹,为了让小辛睡个好觉,会让妹妹去另一个房间不打扰哥哥休息,然而这也容易使得小辛起床看不到其他人陪着自己。即便妈妈在旁边的厕所里如厕,小辛依然会哭闹。

2.2 家庭教育工作室成员分析

5岁的孩子还是很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这个时候二宝的出现势必会分掉一部分父母的关注,所以孩子出现了做事拖拉,故意不起床或者必须妈妈送去幼儿园这一现象。这个时候哥哥的反应就是在求关注。所以表现出各种退化的行为比如说哭闹或者拖拉来博得妈妈对自己的关注,小辛在上学之前会各种拖拉,或许也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加自己和妈妈的相处时间。父亲想帮助母亲去安抚小辛,遭到拒绝甚至对抗,爸爸与小辛也没有建立比较高的信任感与依恋关系。

虽然父母与小辛表达过妈妈的想法,小辛也能理解,但每天早上妈妈大多时候还是会帮助小辛起床,冒着可能迟到的风险去送小辛,这也进一步强化了小辛对母亲的依赖。即便母亲实现了小辛的愿望,但还是会无意间传达出一些不满情绪,比如送孩子的时候会抱怨以及案例中提到的不关门事件,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小辛对上幼儿园的抵触情绪。

5岁左右的孩子处于人生发展阶段的学龄前期,是对父母形成强烈依恋的时期,也是进入学龄期的关键时期,这时需要父母正确处理好父母依恋与社会交往的关系,这时妹妹的加入又会使小辛的依恋期产生不安全感,因此小辛父母仍需要关注小辛,向小辛传递稳定而安全的爱。

2.3 建议的解决方案

通过成员的分析与分享,我们一起探讨了如下几个建议:

规则。继续与孩子制定规则,如孩子起来晚了就需要和爸爸一起上学,这个规则的实施要让孩子感到舒服,在界限范围内,父母不许向孩子传递不耐烦的情绪,双方都不要搞得对方不舒服,同时更要坚持这个规则的执行。

亲情。在照顾妹妹的同时,与小辛建立特别时光,父母都需要花一部分规定的时间向小辛传递来自父母的爱,比如亲子共读绘本,向小辛传达和善而坚定的爱,传递高质量的爱,杜绝手机与家人的暂时离席。

安全感。起床时多给予小辛足够的安全感,比如让妈妈去叫小辛起床,一家人一起吃早饭、一起准备出门,使得小辛有家庭生活的参与感。

传递。让小辛帮助妈妈一起照顾妹妹,比如帮助递奶瓶、陪伴等,这样既可以帮助小辛树立每个人都是家庭成员的意识,又可以使得小辛懂得如何照顾妹妹。同时父母对孩子的爱又可以从哥哥这里传递向妹妹了。

 

关注不是想当然,对症下药艳阳天

寿光世纪东城学校(小学)  张丰勋

案例

早上一觉醒来,五岁的大宝便在床上迅速打量:睡觉前,妈妈还陪在身边,现在只有爸爸在身旁,妈妈呢?到妹妹那儿(另一间卧室,由奶奶陪着)了,一定是!有几次都是早上醒来见到妈妈从妹妹卧室出来,晚上不陪着我,我有意见!五分钟过去了,妈妈从洗手间出来。大宝心中认为:妈妈这次也是陪了妹妹一晚上,我看看,她现在怎么陪陪我?妈妈看了看时间,便朝大宝喊起来:快穿好衣服,我们要上幼儿园了!大宝心想:一晚上不陪我,早上起来只会吼我,我才懒得理你?哼!慢慢来,急死你。谁让你陪妹妹多?早上起来也不给我笑脸!几分钟过去,大宝只穿好了上衣,心中想:妈妈,你现在过来抱抱我好吗?没有!妈妈忙着洗脸美容呢。妈妈自己整理好,一看大宝还没穿好,火一下子升上来:你这孩子这么不懂事!妈妈要上班,不等你了!让爸爸送你去上学吧!步色匆匆的妈妈一转身,很响的关门声!大宝内心独白:今天是个艳阳天,可妈妈的脸上却阴阴的,连出门都是不耐烦的样子,她不想陪我!好,你前门出去,我后脚让你回来!大宝终于穿好了!爸爸请大宝:走,爸爸送大宝上学去!

大宝发作了:不去!

爸爸:为什么?

大宝:坐你的车不舒服!坐妈妈的车舒服!

爸爸:说什么呢?快跟爸爸走!爸爸送你上学最方便了,不要麻烦妈妈了。

大宝:不听,就是不听!妈妈不送我,我就不上学!

爸爸:大宝听话,大宝最懂事了!

大宝:妈妈送我,我就懂事!

爸爸(气得扬起手又放下):你这孩子!

大宝(一扬头):哼!

爸爸很无奈,只好给刚出门的妈妈打电话。一会儿,妈妈回来了,大宝很快地跟着妈妈上车。妈妈急急地开着车,心里在想:

大宝是怎么了?昨天晚上,我先陪着大宝睡下。好不容易合一下眼。二宝的哭声传来,不是有奶奶陪着睡吗?只好悄悄起身,走向二宝房间,二宝看到妈妈马上安静了。搂着二宝睡下。一眨眼到点了,先去洗手间。有时间的话,陪陪大宝!别让大宝有意见!坏了,时间到了。大宝肯定睡醒了。我让他穿衣服,他好像不理我。穿个衣服磨蹭什么呢?爸爸送你上学,你发什么神经?一想,头就大!真麻烦!

原因何在?

我在思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去认识问题与思考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与心态很重要。案例中的大宝之所以给妈妈出难题,就是因为家里有了二宝后,他受到的关注无形中就少了很多。爱被分散了,大宝的心理有些失衡。作为小孩子的大宝,在心理上对妈妈的依赖会更多一些。二宝的出现,自然而然分走了妈妈的爱。大宝的心理失衡在所难免。大宝希望妈妈能多关注自己,可妈妈不是不想,只是二宝分散了更多的精力,在忙碌中有些淡漠了大宝的心理需求,认为大宝在长大,多陪陪二宝是应该的。大宝做出的过激行为,让妈妈多了无奈,有时甚至以为大宝是在无理取闹。妈妈随之而出现的行为多是想改变大宝,而对自己的反思不是很有效。如何关注大宝,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的思考

在解决大宝的“耍赖”行为问题上,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很关键。大宝为什么会这样?要关注,刷存在感!妈妈如何关注,精心思考,解决的途径有很多。

一、父母与大宝做好温和有效的沟通:启发大宝认同并愿意妈妈去陪二宝。比如可以这样提问:大宝,在你像妹妹这么大时,妈妈是一直陪在你身边的,让你安全舒心的成长。现在妹妹也需要妈妈。如果妈妈只陪你不陪妹妹,妹妹会怎么样?这种启发式的提问继续下去,直到大宝主动提出:妈妈陪妹妹,爸爸陪大宝。在提问过程中,渗透一个思想:妈妈虽然人在陪妹妹,但是妈妈的爱一直在。

二、很欣赏老师们提到的特别时光法。大宝毕竟大了几岁,观察与思考能力要强一些。爸爸妈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周末一个特定时间与大宝在一起,进行一次亲子活动。不需要多说什么,陪伴孩子做一些孩子喜爱的活动。陪伴中,大宝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尤其是妈妈的爱,没有因为二宝的出现而减少。在融洽的氛围中,妈妈可在大宝心理满足的基础上,提醒大宝把爱分一些给二宝,效果会好很多。

三、培养一双“火眼金睛”,温和而坚定的爱不能缺。若发现大宝有真的“耍赖”嫌疑时,妈妈需要做到“狠心”,不被大宝的“耍赖”所左右。在这个问题上,妈妈不能心软,原则问题不让步。不能让孩子超越大人的界限,大宝的“耍赖”会在妈妈的坚持下败下阵来。

四、“蹲下身来”,保持与孩子一样的好奇心。经常处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些问题,遇到难题时,转变思路思考问题:这是孩子给自己出的课题,促进自己的成长。当孩子“发难”时,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没做到位,比如考虑孩子感受了吗?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这次的出格行为与之前是完全一样吗?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发难”了吗?尽量降低与孩子看问题的角度时,我们会发现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以上是我的点滴感受。 请老师们指正。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主办:寿光市教育和体育局 技术服务支持: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1166-112  举报电话:(0531)889286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6-5253099    举报邮箱: sgsdjg@wf.shandong.cn   
Copyright© 2021 shg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08676号-1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