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教育云

寿光市家庭教育

>学校首页>名师工作室>张乐华工作室>内容详情

真实案例导向,促进团队成长---即2021年1月6日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聚会感悟

发布时间: 2021-01-13 19:16 发布单位: 寿光市家庭教育 浏览量: 882 【公开】

真实案例导向,促进团队成长

世纪学校东城初中 冯菲菲

202116日晚630,张乐华名师工作室成员一如既往、不畏严寒,开启了新年第一次相聚。本次聚会,有两位家长带着育儿问题来到我们工作室,现实案例让我们的成员异常激动,每位成员都跃跃欲试,想检验自己近期所学,并帮助家长解决问题。

案例呈现:男孩,7岁,上小学一年级,刚开学的一个月之后,在班主任老师的提醒下,家长意识到孩子出现问题。在生活中,孩子总是丢三落四,大部分行为都很拖拉。在学习过程中,数学科目表现的不严重,而语文课上尤其严重。早读会迟到,迟到之后也不着急,动作比较慢,但是却总是在必须收拾完书包并把它放在书包柜里之后才能结束收拾书包的任务,当老师提醒时,也好不在意,专注于自己的当前的事;语文上课时,动作很慢,无视老师的要求,容易走神,不关心老师对自己的批评,除非突然给予严重惩罚,要不然孩子情绪上不会有太大起伏;大部分学习内容可以完成,但是写字太慢,在写的过程中会要求完美,没有达到自己要求的会反复擦写,以致于无法完成考试任务;认为语文学习太累,在日常的写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会耗费很长的时间来完成语文作业。语文曾经考过100分,但是现在的成绩不够理想。

这个孩子的情况并不是个例,现在很多低年级的孩子会出现类似的表现。在陈述案例的过程中,孩子的妈妈非常焦虑,而且说了很多,也透漏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她小的时候也有类似拖拉、慢的行为表现,所以遗传因素是目前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之一。在家长陈述案例结束之后,我们工作室成员主要分析了两个问题:一是“孩子出现“慢动作”的原因有哪些?”二是“孩子在面对问题时没有紧张感的原因是什么?”同时我们也为家长提供了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一、孩子出现“慢动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家长的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在升入小学之前,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并未上心,而是让孩子看电视比较多,没有让孩子进行任何阅读练习或者幼小衔接的尝试,这样就造成孩子上学之后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太大,并且自己总是做不好,使得孩子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2.当孩子出现“慢”的问题之后,家长总是将孩子与机灵的妹妹或者别的“快”的同学进行横向比较,而没有看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纵向进步,使得孩子得到的“否定”太多,以致于自己给自己贴上“慢”的标签,并从内心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很慢的人。

3.家长在孩子写字的过程中对孩子要求太高,因为妈妈从事写字教育的工作,所以在孩子没有任何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要求孩子把字写好,而且还要写快,这样就忽视了孩子的成长规律,一味地高要求,以致于孩子形成了在写字过程中要求完美,甚至上出现了强迫行为。

4.在家长发现孩子的问题之后,一直在催促,而且总是使用“慢”这样的字眼,这样就会给孩子强烈的暗示,认为“自己很慢,自己就是一个慢的人”,让自己慢的行为得到负面强化。

5.因为妈妈小时候就是一个比较慢的人,都发现孩子的问题之后,妈妈会变得比较敏感,不希望孩子成为像小时候的自己一样的人,所以就会很焦虑,并出现一个焦虑的行为。这些行为恰好让孩子慢的行为越来越严重。

二、为什么孩子在接收到那么多的提醒之后,依然毫无紧张感?

1.孩子在学习和生活当中接收到了太多的否定,并且自己给自己贴上了“慢”的标签,孩子已经习得无助、不知所措。也就是已经习惯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内化,所以挡再谈到跟“慢动作”相关的任何话题时,孩子的情绪已经没有任何波澜。

2.因为每次写作业,孩子都会到很晚才睡觉,并没有达到7岁孩子该有的睡眠质量,所以当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可能会处于混沌恍惚的状态中,无法真正听到别人的提醒。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家长提出了一部分可操作的建议:

1.鉴于孩子体质比较弱、写字的力量不足这个写问题,建议家长引导孩子多多运动,尤其是练习孩子手部力量的运动,以提升身体素质和写字速度。

2.因为没当孩子写字时,妈妈的行为和语言都会让孩子体验到不愉快的感受,所以建议家长在孩子写字的时候帮助孩子创造愉快的环境和体验。

3.了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建议家长尽量不要对孩子进行横向对比,要看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给予肯定,让孩子多多感受被肯定的成就感,以提升孩子的兴趣和主动性。

4.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并且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说提前做好准备、按点上学不迟到、少用橡皮等。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培养习惯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所以家长要调整心态,保持足够的耐心。

5.当家长想要提醒孩子时,不要使用“慢”这样的词汇,可以使用它们的反义词,或者家长希望孩子能做到的词汇来提醒孩子,比如说“快”“积极”等,来正面强化孩子的行为。

6.家长要认识到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教育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能家长认为孩子该怎么样就要采取家长认为对的措施,忽略孩子的成长规律,同时要避免出现不良的沟通方式,减少责怪与归罪、谩骂、威胁和恐吓、命令、说教、警告、对比、预言等的使用,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7.可以增加与孩子的肢体接触或者通过语言、纸条等的方式积极传达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只有给孩子足够的爱和示范,才会让孩子学着去表达自己的爱。父母的榜样作用非常强大,不要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期望孩子怎么做,自己首先应该要这么做。

    经过这些分析之后,家长最后做了总结,并且陈述了从这次会议中家长了解到的内容和自己以后的调整方向。看到家长眼中的湿润,我们知道家长明白了孩子的内心和压力,了解了孩子的艰难;看到家长脸上的微笑,我们也坚信家长内心不会再那么混乱,而是更加清晰明确家长接下来该怎么做。家长的认可是我们成长的动力,在这次会议中我们每个成员都亲身体会了被需要的欣喜,也坚定了我们继续成长的步伐。期待我们2021年的精彩表现。

 

2021.1.6日家庭教育工作室例会感悟

世纪凤华 辛智

案例:

人物:一年级男学生(2021.1.7

人物阐述(父母反馈):一年级男学生,家中老大,小时候经常感冒,挑食,因为平时吃饭慢、少,父母包办或者爷爷奶奶包办,胆子小,比较内向(缺少安全感)。经常喂着到上幼儿园,两岁半才开始正常的说话,比同龄孩子比较慢半拍,喜欢与人交往,自理能力差,做事慢,不喜欢听情感类故事。

小时候爷爷奶奶照顾的多,父亲经常出差,做饭时候经常让他一个人看电视,现在喜欢读书,喜欢搞笑类、科普类、政治类的,情感类的不喜欢听(我会生气呀,我会表达呀,),喜欢科普类的,科技,喜欢哪个国家政治、军事等。

从幼儿园开始才学会自己玩,比别人进度慢,节奏慢。因妈妈是美术教师,孩子会画画,线条流畅,涂色均匀,除了绘画稍微慢点,画面感、想象力方面,母亲认为优于农村学生,写字也比农村学生好。

父母的困惑:1.孩子做事慢,没有进行幼小衔接,跟同龄学生比,学习跟不上趟,写作业分神,做事缺少规划,举例:每天早上到校迟到,花大约20分钟时间收拾物品,收拾过程中分心、发呆。日常生活中穿衣服、叠衣服经常会出现发呆、慢吞吞的问题。不能专心做好一件事情。

2.语文学习吃力,做题慢,别人5分钟,经过练习才能做到7分钟,曾经试卷考过100分,父母出现了不信任的情绪。试卷经常找不到,丢三落四,在父母的监督下经常写作业到10点才休息。

3.与妹妹比,总是慢半拍,也没有妹妹那种喜欢学习的动力,给哥哥买的学习的用品,妹妹都积极的学习(缺少动力,自我效能差,不自信),杀鸡儆猴,妹妹担心成为哥哥那样的人,所以努力的表现,来赢得父母的关注。社会学习

4.父母焦虑,担心孩子未来会因为学习不好而不能生活。

5.现在做事父母经常要有固定的时间,必须按照规定时间完成规定的任务。(父母有强制性要求,树立规则意识,严格要求,并且完不成任务会有惩罚,完不成跟爸爸睡,完成了跟妈妈睡,这样会造成安全感和依恋关系的不稳定,父母出现过打骂孩子现象,妈妈有抱怨式语言)

6.写字经常因为写不好而擦掉,如果写不好一个字后面的内容就不写,(妈妈曾经教过书法,有过要写好字的要求)有强迫性的重复。妈妈要求与曾经培养的习惯有冲突,打破固有的模式,形成冲突,造成做事出现分心、提不起兴趣。

妈妈约束,最初的要求是追求按步骤,按要求完成,要求完美,后面慢慢又开始要求快的进行不要求完美。(有行为冲突)

7.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必须完成,要洗干净,即使耽误了时间也要洗干净。(有强迫性)

8.上课老师提醒他让他看黑板,他看一眼就又分心了,上课时候找不到笔/本,橡皮等,听写时候孩子们生怕漏听,他是跟不上又想努力写,前面的内容没听完就专注于前面的内容,努力回忆前面的内容,而不是去继续后面的内容。

9.孩子在于小朋友玩的时候,父母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当队长,孩子回答等队长生命的时候,父母认为孩子缺少领导力,不想当领头羊。

10.现在周末参加足球特长班,原因是有同学一起参与,因为可以训练完了一起玩。(没有陪伴,缺少安全感)

母亲情况:妈妈35岁,是一位美术培训教师,曾经为了培养孩子的问题,学习过各类育儿书籍、听过樊登读书的内容等,妈妈小时候动手能力弱,回家不用妈妈干活。妈妈有个弟弟,妈妈三四岁了都不会打秋千,做事慢,时间观念不强。

父亲情况:职业不清,只知道孩子小时候缺少陪伴,经常出差。打过孩子,陪孩子完成作业时,会寓教于乐。

现状分析:1.父母担心孩子学习不好,会长大后没有工作,不能成才。(意识聚焦于未来,造成对当下的焦虑,出现高于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

2.父母对老大缺少陪伴,幼儿园时候爷爷奶奶照顾的多,父母陪伴少,没有建立好的依恋关系,并且在没有完成作业时候还出现了以能否跟妈妈睡或者跟爸爸睡的问题来进行惩罚,让孩子内心更加焦虑,缺少安全感。

3.父母从小学开始要求高,处处与他人对比,甚至自己的女儿,缺少自信心。

在学习中有高的要求,写字要求顿笔,写不好擦掉。洗手要七步洗手法等

4.补作业多、晚,造成睡觉质量不高。同样因为缺少正向的引导,专注力造成损害,长期写作业,补语文,造成精神状态不能够很好的专注于一件事情,造成分神、分心、缺少规划,疲于应付。

5.周末写作业太多,缺少兴趣的培养。

6.参加周末特长班,需要找同学一起,缺少安全感,希望有陪伴,不喜欢一人在陌生环境中。

措施:1.父母转变观念,调整心态。不要急着想让孩子成才,多去鼓励孩子优秀的地方,对于不足的地方可以慢慢来,跟孩子多去交流。

2.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实际。可以与孩子商量,每20分钟完成多少个字后,玩15分钟。甚至前期可以让孩子玩20分钟,学15分钟。降低难度,慢慢培养。

3.语言的沟通,语言要以积极正向的,多去倾听孩子的语言背后的意思,可以通过重复孩子的对话问问孩子的意思是不是父母理解的,建立好信任关系。

4.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先从记忆力、理解力、应试力,三个方面进行,通过转变学习中的方法,例如:汉字的认识,可以转变成画面,或者将汉字的由来,讲故事的方式。后面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自我探究的能力、批判力、创新力。

 

家长感悟

昨晚冒着严寒去阳光心灵的学习让我印象深刻,家长带着问题来到现场展现的是真实可见的案例,通过妈妈的讲述我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和这位妈妈一样极度的焦虑和求完美的心态最终让女儿成为非常磨蹭的人至今和我一样有些轻微的强迫症,再看7岁的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磨蹭、胆小、不愿情感表达无不是家庭教育结果的呈现,很多时候我们被孩子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心力交瘁时开始指责抱怨孩子,殊不知问题最大最需要承担责任最需要改变的是家长,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都是积极向上的为什么养着养着就出现了各种问题?为什么孩子对老师父母的批评无动于衷?为什么孩子会放弃本属于他的事情?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通过昨晚的学习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当对方把问题抛出以后却不知该如何引导对方看到问题,也让我看到了当下的自己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却依然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当处于迷茫时张主任的问话一下子让问题清晰起来,张主任指出了当前孩子父母最想解决的问题就是慢并一再强调让我们分析孩子慢背后的原因,在主任的引领下我也幡然醒悟自己在面对问题时不得要领所以也就无从下手,面对孩子种种不良行为让我们感到困惑时需要先问自己孩子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找出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过主任的引领看到了孩子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磨蹭,引起的原因有:基础弱学习吃力、妈妈要求高追求完美以致让孩子对自己的高要求进入潜意识、遗传因素、父母的催促指责打骂妹妹的比较强化了孩子慢的信念最终让孩子给自己贴上了我就是乌龟的标签、孩子受到的批评过多缺少来自父母真诚的鼓励、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充满着痛苦没有愉快的体验。解决的办法:让孩子在写作业前准备好所需用品、减少使用橡皮的次数、让孩子在写作业时有愉快的体验、当孩子出现磨蹭时马上停下来让孩子去做喜欢的科目。

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孩子所有出现的行为都是表象都是冰山的上层,根本的问题在冰山的下面即家庭成长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所谓“上行下效、存乎中、形于外”,一个人的行为表现皆因信念而产生,孩子的信念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的教养,主任说了一句话我印象深刻“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很重要”,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家庭中禁忌唠叨、指责,很多时候需行无言之教无痕之教,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当孩子做的不好时从中找亮点以此鼓励让孩子有“赢”的感觉有“我能行”的体验,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一个人的自律来自于自尊水平,提升孩子的自尊水平是让孩子自律有内驱力的根本。

        教育需要智慧、智慧来自于学习,通过他人照见了自己的不足深感自己的无知,学习迫在眉睫期待下次的学习!

 

“慢”是习得的

实验中学  李冠军

一对夫妻因为自己七岁儿子的“慢”来寻求帮助,而这个案例在各学校中并不少见,以低年级学生为主,几乎每个级都有几个这样的孩子。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心理咨询案例,听完这个案例,浮现在我脑中的第一个词语是“习得性无助”,昨晚我想的很多,但表达的时候,容易跟着别人的思路走,导致表达不全面。下面我梳理了一下我的思路,主要从我自己对这个案例的理解来分析一下。

据妈妈描述,孩子七岁,男孩丢三落四,磨磨蹭蹭,写不完作业,不着急,情感有点淡漠。在学业方面,对数学感兴趣,对语文不感兴趣,进入状态特别慢,有惩罚结果以后才哭闹,一般对批评不太关心。自理能力不强,容易分心发呆,转移注意力,时间意识也不强,说话晚,动作慢,不相信自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根据老师的反馈,这个孩子智力没问题,在正规考试中能完成,但平时考试无人监督,完不成试卷任务,基础较弱,跟不上指令。

通过老师们的提问,这个孩子的具体状况和家庭状况逐渐呈现在我们眼前。听完这个案例,浮现在我脑中的第一个词语是“习得性无助”,除了有遗传因素和天生气质原因,我认为这个孩子的慢主要是习得的,他能不慢,但他自己不相信自己。习得过程主要如下:

1.支持不足,要求太高。这个孩子没有上幼小衔接班,家长给他的前期支持本来就不够,现在上一年级还不到半年的时间,由于横向对比发现自己的孩子比别人慢,又开始要求孩子要写好,要快要按时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而孩子本身已经很努力了,自己学会了写名字,写的字还挺漂亮的,但是由于家长的催促、不当比较,总说他慢,让“慢”这个词语在孩子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让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按时完成任务,当他按时完成的时候,他竟然感觉到不可思议。

2.环境的负面暗示强。周围人都说他“慢”,尤其是哥哥妹妹的不当比较,造成“慢”的负面暗示太强。妹妹从哥哥的慢中学到了快,获得了要比哥哥做得好的优越感。当哥哥慢的时候,她表现出她的快,让哥哥显得更慢。周围人就会更加关注、强调哥哥的“慢”,负面暗示不断强化,形成恶性循环。环境的暗示导致他自己也形成对自己的暗示:我就是做什么都慢。

3.掌控感缺失,对什么都不在乎。由于体弱家长包办过多,动手机会少,户外活动量不足。当家长开始喂饭,当家长开始告诉孩子“你应该”的时候,当家长想帮孩子快一点的时候,传达出的信息是:你无法独立完成。这就剥夺了孩子对这一系列事情的体验和掌控感,他感觉自己不用做,等着就行,有人在后面帮他托底。再加上户外活动量不足以激发孩子的兴奋和主动性,导致了他情绪起伏不大,不仅慢,还对周围事情没有什么积极性,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4.家长的消极评价和焦虑夸大了事情的严重性。妈妈的评价是“总是慢,一直慢”“什么事都慢”“他就是慢”由一件事的慢延伸到其他时间,其他事的慢。

改变措施:

1. 家长改变观念,改变看待问题的方式。这件事本身是小事,是家长的焦虑夸大了事情的严重性。当又想指责时先想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孩子有没有做的好的地方用来反驳这种观点。从积极、乐观方面看待问题。

2.跟孩子描述刚才的事,说出自己的感受,不要责怪,再要求孩子有一个小改变,描述一下孩子的改变会让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用父母的感受和期望影响孩子带动孩子改变。

3.大家都慢下来,淡化快慢,给孩子缓冲期,给孩子“相信你没问题”的信念和期待,关注优点和进步,让孩子重拾信心。

 

我说“小闪电”

世纪小学 张英琳

案例:

入学一个月发现班里小男孩每天都迟到,迟到后不顾同学和老师是否已经开始上课,自己仍然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直到把书包放到书包柜。后发现每次考试或者听写该生都写不完,并且心理上没有压力。这让我想到了《疯狂动物城》里的“闪电”,名叫“闪电”,但是做起事情了就像是慢回放一样。后与父母沟通发现孩子不止在学校这样,生活上也是拖拉没有时间原则。多次与父母沟通制定计划,先从每天不迟到开始,坚持一周没有迟到,在课堂进行表扬。但第二周开始孩子又迟到。没有做到坚持。在家让父母与孩子制定时间表,学习计划表,但是孩子仍然在做作业时耗时间。我总结孩子不愿意写不愿意做大部分原因是后期几个月累积的知识点不会的过多又被“拖拉”这个问题所掩盖。所以造成现在每一张试卷都做不完,晚上作业一直到很晚。

因各种方法都见效较慢,所以与父母商量参加“张乐华名师工作室”活动,进一步找到造成孩子问题的原因,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

在交流中母亲把孩子的情况再次陈述:孩子是家中老大,因小时候经常感冒家长照顾过多,后又一直挑食。平时吃饭慢、少家中长辈包办过多,自己动手能力弱。孩子胆子小,比较内向(缺少安全感)。两岁半才开始正常的说话,与同龄孩子相比慢半拍,喜欢与人交往,自理能力差,做事慢,不喜欢听情感类故事。

小时候爷爷奶奶照顾的多,父母顾不上,做饭时候经常让他一个人看电视,对电视有点上瘾。现在喜欢读书,喜欢搞笑类、科普类、政治类的,喜欢科普类的,科技,喜欢哪个国家政治、军事等。情感类的不喜欢听。

从幼儿园大班开始才学会自己玩自己讲故事,比别人进度慢,节奏慢。因妈妈是美术教师,孩子会画画,线条流畅,涂色均匀,除了绘画稍微慢点,画面感、想象力方面、线条感,母亲认为优于农村学生,写字也比农村学生好。

谈话中父母对孩子的认可度比较低,觉得孩子也就能考70-80分。

各位老师的提问:

孩子体弱多病持续多久?【4岁,经常感冒生病】

试卷都会做吗?惩罚实施过吗?【实施过,偶尔会打】

孩子哭闹坚持原则了吗?【坚持原则了,孩子仍然做到很晚】

一年级之前你们关注过孩子的问题吗?什么时候发现的?【幼儿园没有关注过,就觉得孩子快乐的成长,崇尚素质教育。释放天性。】

是否上过幼小衔接?【觉得一年级都会学,没有想到一年级这么难】

你能说出孩子的优点吗?【父母沉默】

你对孩子的要求是什么?【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孩子出现这个情况,第一次你是怎么处理的?【忘记了】

孩子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还有其他感兴趣的吗?【从去年9月份开始踢足球,也是父亲陪同,很少有能引起孩子感兴趣的事。即使愿意去上,也是因为那个兴趣班里有自己认识的小朋友】

孩子从几岁开始看电视?【2岁】

不吃饭不学习的时候他会干什么?【看科普类的书、也会自己玩】

几百片的拼图、积木孩子能不能坐下来玩很久?【可以玩,但是偶尔玩】

为什么会出现擦了写写了擦的情况?【自己刚开始引导他要写漂亮】

提问中发现问题:

父母在同时说起兄妹来,会语言神情上不自觉的偏向于妹妹聪明伶俐事事比哥哥强。甚至爷爷奶奶也经常说“哥哥没有妹妹心眼多”哥哥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并不舒服。没有了作为兄长的榜样感。

父母因焦虑只盯着孩子的“慢”来各种暗示明示,负强化于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总是觉得自己很慢,孩子自己给自己定位低。【孩子说,龟兔赛跑,我又变成乌龟了。】同时也发现了孩子心态中幽默,自我调整。父母的催促给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暗示,孩子自己认怂了。

孩子开始与父母小反抗“你不要再说了”。

3岁这段时间父母陪伴较少,没有养成好的学习、阅读、整理自己的习惯,但是又跟孩子要“成绩”。上一年级后开始焦虑,有没有考虑到孩子是不是能够全部消化接受。

父母包办、要求过多过高等行为是把控孩子行为较多,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差。

本身孩子说话、交际都比一般孩子晚,又没有进行幼小衔接,没有提前养成学习的内动力,与平行的同学比,他是输在起跑线,又跑得慢,但父母又与同学横向比较,这样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让孩子产生了无助感。

在做作业写字的时候,伴随孩子的多数是不愉快的感受,不是挨熊就是催促,这让孩子从内心里就感觉不开学,从行为上就抗拒。

建议:

鼓励孩子的每一次小进步,这个不仅父母要做,作为孩子的老师也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进行表扬。

习惯的培养,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习惯。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作业习惯。

学习习惯:书桌上不放任何引起孩子分心的东西。在写作业在前让孩子自己整理好需要的东西,父母可以提醒但不能上手帮忙,熟能生巧。多练习。

生活习惯:穿衣叠被、收拾屋子假期是个练习的好时候,慢慢养成利索的孩子。

卫生习惯:与学习、生活习惯贯穿,保持干净整洁的卷面,整整齐齐的书包,也能节省孩子上课前收拾书包的时间。

作业习惯:每天先跟孩子理顺一下作业,哪些是容易的哪些是比较难的,可以先易后难。每做完一项,在后面画√。可以再进行孩子觉得困难的作业时先休息几分钟,让孩子有个心理建设。

【只要今天比昨天收拾的快一点,用橡皮次数少一点,那就好好表扬。】

培养孩子的兴趣,小学阶段一个是习惯一个是兴趣。保护好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

遇事不再下定义,不在出现“你看,我说你是不是很慢?”“你又比妹妹慢”“你怎么又这样”这样定义性的语言。就事论事,直击问题,【不唠叨】

父母亲试着每天记录一条孩子的进步或者有点。【今天孩子的微笑让爸爸和妈妈很暖心】这样的都可以,或者发生的有趣又温暖的小事,说给孩子听或者跟孩子一起回忆。

有规则适当惩罚,剥夺喜欢的玩具也是惩罚的一项。

少对比,跟孩子自己进行比较。

进行家庭小比赛的时候,不止妹妹和哥哥,爸爸妈妈也参与。适当的放水,让孩子尝到胜利。

父母学会自己情绪管理,做到与孩子共情。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既然给我蜗牛天使,那我们就陪着孩子慢慢欣赏生活中的小风景。慢慢陪伴孩子长大。

我的反思:

这个学期跟孩子父母沟通,也支了很多招。很是效果不理想,孩子因知识难读增加,反而显得问题更突出。可能我也被家长每次讨论焦虑到了,会关注孩子今天是不是又迟到了,又没有完成。

作为老师对待孩子和父母,除了共情之外还应该做到能跳出事件本身来帮助他们。在课堂上先冷处理孩子的“慢”,再帮助孩子建立班级中的秩序感。树立规则意识。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及感悟

高文彬

202116日,再冷的寒潮也抵挡不住各位家庭教育工作室成员的热情。

今天来到工作室的嘉宾是李浩轩的父母,他们正在为自己的孩子做事慢吞吞而苦恼。

李浩轩是今年刚入学的一年级男生,丢三落四特别厉害,即便是丢了刚考的试卷也不着急。在学习上,李浩轩一到写语文写生字时就特别慢,别人一打扰就分神,注意力不够集中,写东西也特别慢,仿佛在故意跟父母耗时间,没人盯着他写作业时他会去做其他事情,每次做作业都做到十点多。在语文老师的眼里,李浩轩是一个资质好,不调皮的学生,如果能够细心答卷考一百分是没问题的,与其他学生不一样的是,他在写字时会特别慢,有时候听写跟不上,上一个没写完下一个就不写了,考试时也会经常出现答不完的情况。浩轩进入学习的状态也不佳,上课前总是在找文具。

在家里,李浩轩自理能力也不强,总是事情做到一半就开始发呆,即便由妈妈制定规则和相应的惩罚措施,孩子依然磨磨蹭蹭。性格方面,李浩轩胆子小,比较内向,父母和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非常细心,小班说话还不流畅,中班大班逐渐跟上了,还交了许多朋友,到了一年级语文老师的提醒,父母才发现孩子做事拖拉。

李浩轩有一个三岁的妹妹,妹妹学习、做事都特别麻利,在与妹妹的比较中,李浩轩认为自己是乌龟,父母一直对浩轩的慢吞吞给予纠正,甚至贴标签。

李浩轩的体育活动较少,从一两岁时开始看电视,不喜欢情感、故事类的图书,只喜欢看搞笑的或者科普类书籍。

在各位老师的讨论中,逐渐得到以下观点:第一,因为李浩轩的母亲的工作是美术教师,非常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在幼升小时没有上过相关的幼小衔接培训,导致适应一年级的生活和学习会相比其他学生慢一些,而孩子面对变化的环境也会感到很无助。在以前,母亲会要求浩轩慢慢地认真写字,浩轩逐渐习惯了“慢”状态。现在母亲又要求孩子提高写字速度,这与最初要求完美不一样,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会让孩子感到很无助。第二,了解母亲成长经历可知,母亲做事也并不算麻利的,因此孩子做事慢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即便母亲曾经也慢,现在不也照样照顾自己很好,因此母亲应该对孩子的慢有更多的宽容。第三,因为孩子的“慢”,父母一直在催促孩子快起来,十次有九次都在催孩子,在催促中,在与妹妹的比较中,孩子认怂了:我就是很慢,给自己贴上了“乌龟”的标签。结果就是妈妈越来越着急焦虑,孩子也越来越绝望。

基于以上观点,名师工作室给予了以下建议:

第一,先暂时不用管孩子的成绩,孩子的资质不差,小学阶段重点培养习惯和兴趣,不要继续催促孩子,多给予鼓励,发现他的进步之处,让他知道自己可以快起来,逐渐形成写字的兴趣,逐渐慢慢提高速度,养成好习惯。

第二,继续树立规则,无论有没有做完今天的事情,必须九点睡觉,既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又可以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同样,树立的规则必须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第三,加强体育锻炼,使得孩子的身体更加协调,同时也要注意一些精细动作的训练,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也能提高孩子的做事速度。

今天的案例同样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幼小衔接有没有必要进行,应该怎么上?

通过本次的案例,我认为幼小衔接是有必要的,孩子的适应性是渐进的,突然的环境可能让孩子感到恐惧和焦虑,幼小衔接可以先从让孩子认识小学开始,认识将要进入的小学环境和生活方式,可以在孩子大班的时候在小学周边逛逛,天气好的话去小学操场玩,让孩子进入校园后不会有陌生感。在进入小学前的暑假,教授一些简单的小学学科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也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开学前,让孩子自己准备开学物品,这样既能让孩子提前有一个学习规划,又能培养孩子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吴俊娟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用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吗!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

16日晚,极寒天气。我们仍然相聚在张乐华名师工作室,室外严寒也阻挡不了我们求知若渴的激动心情。孩爸孩妈带着自己的焦虑、无奈和抓狂也来到了工作室。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蜗牛太“慢”。孩妈用一箩筐的话来吐槽孩子:

1.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总是丢三落四,一会忘记带橡皮,一会忘记带铅笔,一会忘记带试卷,一会忘记带作业,反正各种丢三落四。

2.老师反映孩子上课小动作多,做事拖拉。晚上花费两三个小时来完成作业,特别是语文书写作业,有时甚至不完成,家长守在身边时,能勉强完成。

3.自理能力差,注意力非常不集中。

4.胆子小,说话晚。

5.情感表达差,不知如何向家长表达自己的爱。

在孩妈眼里,已被孩子折磨的焦头烂额,孩子一丁点的优点和闪光点都看不到,在大家追问的情况下,孩妈也用极少的话语来介绍孩子的优点。

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分析,我们了解到:

1.孩妈小时候也是各种“慢”。

2.由于孩妈是书法老师,所以在孩子学写字初期,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

3.由于是二孩家庭,潜移默化中对妹妹的夸奖和对哥哥的贬低。

4.生活中,父母的各种催促,父母及其家人的“慢”暗示。

5.光明正大的贴标签,对孩子缺少物质和精神奖励,父母对孩子的严要求引起孩子的绝望。

针对以上情况,每个老师都谈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最后张主任总结:孩子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慢”,这是家长的焦虑所在,但孩子“慢”的原因有很多,家长应该反思一下,孩子今天的“慢”是如何造成的?

第一:孩子小时候看电视太多,所以在写作业时,小手控制能力弱,写作业会慢一些,但凡孩子“快”一点,就及时强化和鼓励。

第二:孩子写作业时,总有人批评指责,总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引起孩子的条件反射。以后在孩子感受到愉快时,再做作业。

第三:习惯比成绩更重要。生活中多鼓励孩子,培养孩子兴趣,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第四:幼小衔接很重要。

第五:少对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不管在家还是在学校,少对比,多表扬优点,多情感表达。

最后,把“慢孩子”的标签撕掉,取消消极暗示。

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

家长又何不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2021.1.6家庭教育学习感悟

寿光市明珠小学  李芳

  本周案例:一年级7岁男孩,经常丢三落四,试卷找不到,磨磨蹭蹭,尤其表现在语文学习上。早上上学迟到不着急,受到批评也不关心。妈妈介绍说,做任何事情都是慢悠悠的,七步洗手法必须每一步都仔仔细细的完成,感情很冷淡。时间观念不强,小时候身体差,说话晚,爷爷奶奶照顾的多,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没有上幼小衔接。

  这个孩子没有上幼小衔接,但是数学成绩挺好,数学作业完成情况也很好,包括完成时间,完成质量。这说明这个孩子智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为什么一到语文课就表现的特别“慢”,写字慢,语文考试从来做不完,不愿意阅读,特别不愿意阅读情感表达类的书,甚至表现出很抗拒。当时听完妈妈的介绍,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这个妈妈对孩子的要求肯定特别高。因为这个妈妈是一位书法老师,当孩子写字的时候,这位妈妈就会从非常专业的角度去指导去要求孩子,要写好看,要有顿笔,这会导致孩子擦了写,写了擦,但是孩子并没有上幼小衔接,这部分是空白的,基础弱,比同班其他孩子起跑慢,妈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要求,别的孩子能写好,7分钟内能完成拼音默写,他也必须要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会导致孩子最后不想写。

  再就是上学迟到,迟到后也会一步一步先把书包收拾好,然后再进行下一步,有点“完美状态倾向者”,这也跟一开始妈妈对他的要求高有关,初要求追求完美已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据妈妈介绍,妈妈小时候也很慢,与遗传因素有关。

  平时生活中,与妹妹的对比,与同班同学的对比,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孩子身边所有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慢”孩子,给了他强烈的心理暗示,他就是慢的。所以我认为孩子有点破罐子破摔,你们认为我是慢的,那我就是慢的,我就是那只慢慢的乌龟。久而久之,他就成为了一个“慢”孩子,让爸爸妈妈无比焦虑的慢孩子。

  老师们的建议,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是1011小时,只有足够的睡眠保证,才能让孩子有精力去完成白天的各种任务。所以晚上做作业到9:30就要准备睡觉。没做完也不能再做了。二是所有人评价中都要把慢字去掉,变成快字。只要有进步,就要表扬,今天写字快了五分钟要表扬,今天写字写的非常干净整洁好看要表扬,让孩子写字时伴随一种愉快的感受,这样孩子才会更愿意去写。三是多运动。爸爸妈妈可以陪着孩子做亲子活动,踢足球或者打羽毛球,选择一项孩子喜欢的运动并坚持下去。

  我认为还有一点就是让老二带动老大,而不是非要让老大和老二进行比较。比如晚上要洗漱的时候,可以妹妹做一项哥哥同步做一项,没有谁快谁慢。再就是阅读,爸爸可以陪着妹妹阅读妹妹喜欢的书,同时妈妈可以陪着哥哥阅读哥哥喜欢的书。男孩和女孩的兴趣点本来就是不一样的,没有必要非要让哥哥阅读情感类的。

  焦虑的父母必然有焦虑的孩子。作为父母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孩子暂时的慢不代表将来也慢,不代表将来就没有作为。妈妈就是一个很好的正面教材,一时的慢并不是问题。

 

幼小衔接有必要吗?

世纪学校(初中)桑金英

女儿今年是幼儿园大班了,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到底要不要进行幼小衔接,周围的同事、朋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也十分焦虑,眼看大班已过半,小学近在眼前,幼小衔接要不要开始?如果进行,会不会消磨孩子学习的兴趣?如果不做,会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02097日,教育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对幼小衔接有明确的规定:幼儿园与小学应当互相衔接配合,共同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但也明文禁止违规开展小学学科内容及其他不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内容的培训。简单来说,幼小衔接一定要做,但是要避免单纯的知识衔接。

其实对于幼小衔接的焦虑,是非常普遍的,从铺天盖地的幼小衔接辅导班就知道,还是有很多家长会让自己孩子拎着书包进入。但是这样的辅导班大多是“小学化”的,多是重视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幼儿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发展规律。这样的衔接容易让孩子提前失去学习的兴趣或是对自己失去信心,早早地产生厌学心理。相对知识而言,对孩子来说更需要衔接的,应该是能力、习惯上的过渡。

其实,孩子的整个幼儿园三年时间都是在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准备。幼儿园在孩子穿衣、饮食、整理、纪律、作息、交往、礼仪等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在循序渐进的进行着。需要我们家长做的就是配合幼儿园工作,让孩子在学校里学到的,在家里能够用到并且反复练习,争取有所提升。如果孩子在学校里是自己穿衣吃饭、整理物品,回到家里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用完的东西总有人帮忙整理的话,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何习得?为了让孩子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需要家长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配合幼儿园工作,提高孩子自理能力。孩子按时自主进食、主动收拾餐具、整理洗涤简单衣物、学会收纳物品,让孩子自己做好上学准备。整齐的书包、齐全的文具盒都能让孩子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也不容易形成丢三落四的毛病。

第二,坚持亲子阅读,培养孩子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能带给孩子的绝不是简单的识字,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习能力和兴趣都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而且亲子阅读也是很好的示范和陪伴,有父母陪着阅读的孩子更不容易被电子产品所吸引,也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第三,规律作息,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规律的作息不仅能够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让孩子能够精力充沛地投入到第二天的学习,还能够避免出现因为匆忙出门而导致亲子冲突、上学迟到等一系列后果。

第四,坚持体育锻炼,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坚持体育锻炼不仅够强健体魄,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意志力。适当地加强上肢运动也能让孩子为提笔写字提前做好准备。

第五,寓教于乐,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比如跟孩子玩简单的售货员游戏、纸牌游戏,能够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拼音、识字任务等也可以通过阅读、或者周围熟悉的事物或者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时时处处皆教育。

最后,家长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自己一定要稳住不要焦虑,因为你的焦虑会传染给孩子,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教育是慢的艺术,所谓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行为本身不就是违规的吗?提前抢跑的孩子或许能领先一会,但人生路还长,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孩子需要什么。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主办:寿光市教育和体育局 技术服务支持: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1166-112  举报电话:(0531)889286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6-5253099    举报邮箱: sgsdjg@wf.shandong.cn   
Copyright© 2021 shg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08676号-1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