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教育云

寿光市家庭教育

>学校首页>名师工作室>张乐华工作室>内容详情

2021.3.25PET《父母效能训练》读后研讨

发布时间: 2021-04-26 08:44 发布单位: 寿光市家庭教育 浏览量: 787 【公开】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根据昨晚与会老师的讨论,关于本学期的读书活动我们作出如下安排:

1.阅读安排:本学期共读书目为《PET父母效能训练》,昨晚分享了第一章的内容。从今天开始,老师们自行阅读第2章和第3章,原则上是一小周阅读一章,到下次聚会要阅读完两章内容。这样可以保证我们一学期读完一本书。

2.带读分工:每一章安排一个带读老师,任务是在聚会学习前收集本章老师们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或阅读困惑,然后在聚会时带领大家梳理回顾一下,并带领本章的讨论。昨晚没有参加聚会的老师,请在群里或私信告诉我,自己能否承担带读任务,时间截止到今天下午17:00。这样方便给老师们作出任务分工。

如果老师们还有好的意见或对读书安排有困惑,可以提出来,我们再继续完善

再次回顾一下我们的室训:爱上学习与分享,让精神不断有成长!

 

家庭教育要摆脱“非赢即输”模式

桑金英

青春期的孩子并非要反抗他们的父母,他们只是要反抗某些几乎被全世界的父母所采用的具有破坏性的教养方式。

——托马斯·戈登

十几岁的青少年经历叛逆期十分常见,但叛逆的情况每个家庭却都不相同。有的家庭鸡飞狗跳、亲子视如仇敌;有的家庭却能相对平和,安稳过渡,然而这样的家庭在我们周围比较少见。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中,父母的权威和权力需要得到肯定,孩子需要服从才能避免惩罚,成为“好孩子”。这样的家庭氛围、教育理念在孩子儿童时期一般不太容易显现,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渴望独立的想法就会与父母的权威产生对抗。戈登博士将父母分为三类:“输家”、“赢家”和“骑墙派”。赢家型父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权威型父母,这一类父母往往用威胁、惩罚作为恐吓手段让孩子乖乖听话;输家型父母也是通常说的溺爱型父母,当父母和孩子的需求发生冲突时,总是以“孩子赢,父母输”的方式收尾;骑墙派父母经常对自己的养育方式经常摇摆不定,时而严厉,时而仁慈,他们希望自己是明智的父母,但却最迷茫、最不具有确定性,他们的孩子往往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然而,我们大多数父母都是“骑墙派”——开始宽容、后来过于严厉。过分严厉的控制导致孩子自我独立的愿望无法表达,渴望独立的能力就会指向父母,成为“暴风骤雨”的反抗。孟老师分享的济南大学生的案例实在让人心痛,父亲的教育方式太过压抑,让孩子无法承受以致结束自己的生命,一句“要是没死成,怕是又要骂我了吧”,让人无比心酸。一直都是“赢家”的父亲,会不会后悔自己对孩子太过苛刻呢?是否想过自己这个父亲的角色是否称职呢?如果再来一次,怎样才能胜任“为人父母”这一职责呢?

戈登博士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开始PET课程,他为总是因孩子而备受指责的父母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接受训练,摆脱非赢即输的模式,成为高效能的父母。而这种训练的核心技巧就是父母必须学会不加批判地倾听和坦诚地与孩子沟通。这听起来简单,但却需要我们很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戒掉我们对孩子的命令、指挥、控制、警告、威胁、说教、责备、嘲笑……甚至是赞扬和同情,父母能够无须依赖“让孩子畏惧”这一武器,让孩子变得更有责任感、严于律己、善于合作。

当然,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我们的读书活动才刚刚开始,或许我们还有很多的疑惑没有解决,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从PET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第一章读后感

刘桂君

本次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活动主要是对《父母效能训练手册》第一章的读书和分享。本次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每位老师对《父母效能训练手册》第一章进行阅读分享;丁老师就自己学习的PET课程心得和收获进行分享。

在分享的过程中,孟老师将本书内容与《普通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相联系,清楚点明:青春期是人类第二次飞速发展的时期,是人生的第二次飞跃,而“逆反”则是这一时期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和特点。家长应该与其进行有效地沟通,学会共情,分清责任。并结合孔子、孟子和梁启超的例子,更加说明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尤其是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对PET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孟老师通过对自身经历的讲解,说明了家长对孩子的陪伴与关心,以及培养孩子的自学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丁老师主要从奖励与惩罚的角度对PET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首先,丁老师抛出了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孩子以前很好,为什么现在却管不了了?接着对奖励和惩罚的使用进行详细讲解,对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的现代人素质结构与我国目前实际的素质结构。点明了家庭教育重在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很重要,但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更重要。在本次讲解中也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方法——我信息法,对之前所学内容进行了巩固。丁老师提到了父母的四个层次,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第一层次是肯为孩子花钱,第二个层次是肯为孩子花时间,第三个层次是肯为孩子学习,第四个层次是肯为孩子改变。而第四个层次:父母肯为孩子改变,与我们学习PET的初衷不谋而合。

“很多受过PET培训的家长已经向我们证明,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可以将惩罚永远地摒弃——所有类型的惩罚,不仅仅是体罚。”读完本书第一章后,我对这一句话感受颇深。结合自己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不光是父母对孩子的教养过程理应如此,老师对孩子的教养过程中也是这样的。有时候对于孩子的调皮捣蛋,我们经常会感到束手无策,甚至经常会说:你再这样,我会......”这对于孩子而言,也是一种惩罚,而我们都知道,这种惩罚通常是没有什么用,在之后孩子依然会那么做,所以孩子当时的改变并不是对于我们的认同,而是面对惩罚的一种惧怕。而学习PET则可以让我们无需依赖恐惧这种武器,学会如何想孩子施加影响,使孩子能够自觉地按照家长的期望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而好好表现。

第一章的阅读与分享,让我感觉受益匪浅。当然,我们的分享刚刚开始,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有更多的收获与成长。

 

读《父母效能训练手册》第一章有感

崔明欣

第一章的标题是“父母应该受到训练而非责备”,当孩子们惹了祸,或是引发社会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责备他们的父母。认为全都是父母的错,可怕的数据也显示父母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本书不是和其他观点一样去批判无知的父母,而是在想办法解决问题!

一开始,文章说出了一个新手父母要养育一个孩子的困难和费力,首先承认了“父母”这个角色并不好做。接着阐述父母应该被训练上岗,其实在上世纪60年代的西方国家已经开始了针对父母的培训课程。但是国内对父母训练似乎才刚刚被重视,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反常是束手无策的,他们往往会告诉别人,我的孩子以前有多乖、多听父母的话,现在孩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这到底是怎么了?书中给了很多新鲜的观点,“十几岁的青少年经历叛逆时期是非常正常且不可避免的—这是青春期的孩子普遍存在的渴望独立与反抗父母的心理造成的结果”。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叛逆期,一是3岁时关于意识的自我觉醒,二是青春期关于我是谁的探讨。所以父母要认识到这两个时期发生的反常行为,是再正常不过的。正如书中所说,“青春期的孩子并非要反抗他们的父母,他们只是要反抗某些被全世界的父母所采用的具有破坏性法人教养方法”。如今的父母在养育孩子和解决家庭中的问题时,几乎全都依赖于他们的父母、祖辈所使用的的相同方法。这是需要我们父母反思的。

晚上来分享的家长是一位有智慧的家长,她看了大量的有关育儿的书籍,并且每年花费1-2万用于课程的学习,我看到了她在教育孩子的用心,她早已跳脱出祖辈教育孩子的传统模式,我为孩子有这样的家长感到开心。以前早就想参加类似的读书分享活动,本次分享听到了几位老师关于教育的想法,感觉收获很多,希望以后自己也有更多的输出。

家庭教育需要做出改变了

《父母效能训练》第1章阅读感悟

冯菲菲

你妈妈多大了?

“15岁!”

“啊?怎么可能”

“因为我15岁啊,她成为妈妈也只有15岁!”

这是抖音视频的一个小的对话,也是能够引起我们深思和反省的一段对话!是啊,同是没有经验,我们如何要求没有任何经验的父母对新生孩子的身心健康承担起全部责任,并将其教养成一个事有所成、善于合作、能为社会作贡献的公民?

中国当今社会下,家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同时,每个人也会因为孩子惹了祸,或是在孩子出了某种社会问题时,把矛头指向他们的父母。的确,孩子出了问题,跟他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其家庭环境一定会有关系,然而,我们在发现这样的问题之后,父母双方互相指责,外界也指责父母,却没有对父母这个角色进行明确的、清晰的指导。问题继续,指责继续,却没有了后续。

对于父母而言,青春期的孩子反抗格外明显。其实,他们并非在反抗父母,而是在反抗某些几乎被全世界的父母所采用的具有破坏性的教养方法。当今父母在养育孩子和解决家庭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几乎依赖于他们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等,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很多父母都开始有自己的探索,但是却依然与2000年前的教育大差不离,结果就是亲子关系似乎永恒不变。并不是说流传下来的教育方法不好,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生一代思想的改变,我们的教育方法也应该被修改和完善。亲子之间的关系也不应该是上下级,而是互相尊重和平等。有些人可能会问,“尊重”或者“平等”会不会有损我们家长的威信,让孩子不听我们的话,进而影响孩子的发展?可是,我们使用控制性的教育方法得到孩子的认可、促进孩子的发展了吗?相反,本该是生活中最亲密、最让人感到满足的亲子关系,却经常带来仇恨和厌恶。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可是我们的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了吗?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亲子关系都出了问题。那么,在出问题的亲子关系中,就需要我们父母吸收传统教育方法的优点、摒弃缺点,用心学习更为完善的教育方法,并不断训练、长期坚持。父母应该要学会不加批判地倾听、坦诚地与孩子们沟通,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咬着牙强作欢笑。亲子之间没有输家和赢家,我们要给孩子们明确的标准,让孩子们勇于承担责任。

我们不仅要愿意为我们的孩子花金钱、花时间,还要为他们努力学习、做出改变,让孩子们看到我们作为父母的成长,让孩子们真实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家庭教育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坚持训练!

很少有孩子能够像抖音里的孩子那样可以体谅父母,所以我们父母应该要采取措施了!家庭教育的路还很长,我们父母还需要奋斗!

 

 

3.23活动感悟

郭丽华

已有很长时间没有写感悟随想了提起笔来竟不知从何开始,昨天晚上在阳光心灵学习的画面历历在目满脑子思绪万千一时不知哪是切入点,只觉得教育是件极其负杂艺术性极高的工作,没有持续不断有质有量的学习和斩钉截铁的行动力俨然无法面对新时代孩子成长的需要。

冯菲菲老师说的“我16岁、我妈妈也16岁”这句话瞬间击中我的心,眼泪不觉间已湿润眼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内心有感动有轻松有希望更充满前行的力量,孩子一语道出了其中的真相,第一次成为妈妈没有经验在养育孩子时只凭着一腔热情有勇无谋摸着石头过河,所犯的错误也是数不胜数,然而对于初次成为妈妈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在孩子身上却行不通,对待孩子没有了同理心反而更多的是指责批评,而自己和孩子何尝不是在全新的领域中尽着最大努力?何尝不是一起行进的战友?或许真诚地面对自己和孩子真诚地告诉孩子在陌生的道路上我们互相扶持相互包容才是明智的。

  孟老师的“一个人能够长大就是得到了足够的关心和爱”也让我豁然开朗,曾几何时对母亲心里走着些许的埋怨,虽然理智上明白她已经尽力了但在感情上却还是或多或少的放不下,而这句话又重新点燃了我对母亲的柔情和理解,成长中的伤痛就是在学习的路上抽丝剥茧去慢慢地疗愈自己。

如何教育孩子?这是很多人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也不断学习,随着学习的深入痛苦和欣慰接踵而至,痛苦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给孩子传递爱和能量的管道(我)是不通的,自己的内心充满冲突,欣慰是随着自己行为的改变孩子也在慢慢向好发展,对于技巧性的知识知道了很多,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却不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或许是自己这个管道堵塞严重,教育孩子的根本是先活好自己成长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厚重通透的人,原本的智慧也就如约而至了!

在学习的道路上最难的就是从知道到真正的做到,通过学习大脑中积累了很多的知识,但却没能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归根结底还是行动力不足这让我想起了曾国藩中的一句话“勤奋的懒惰着”,想用力力不足在关键处无法突破,努力就从今天的作业开始吧!

感谢各位老师的分享而产生的思想碰撞,让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学习、成长!

 

读书感悟

丁荣雪

我只是一位普通孩子的普通家长,但是我肯为了孩子学习、肯为了孩子改变,通过改变自己而影响孩子,而不是去改变孩子,我非常幸运能来到我们这个团队跟着这么多资深的老师学习,能在我们这样一个团队里一起学习、交流,我感到很幸福!3月25日晚上,我们的PET读书分享如期而至,听到各位资深老师的分享,感悟颇深、收获颇多!

孟老师的那句“一个人能够长大就是得到了足够的关心和爱”还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我似乎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曾经抱怨过我的父母,我曾经内疚过自己,我曾经担忧过孩子。其实就像郭老师感悟中说的那样,我们不都是“成长中的伤痛就是在学习的路上抽丝剥茧去慢慢地疗愈自己”。就像刘慈欣在《三体》说的“要知道,一个文学人物十分钟的行为,可能是她十年的经历反映”,我一直都觉着家庭教育是一门永远无法毕业的学科,我们做父母的只能静等花开。

冯菲菲老师的分享中说到:“我们作为家长的一直想改变,但是这个过程很漫长,需要时间”,我与之产生共鸣,那岂止是需要时间,感觉过程很坎坷很艰辛。但是我一直坚信:只要方法得当,再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品德,自己就应当表现出什么样的品德,你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行为,自己就应当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切忌说一套做一套,只要求孩子不要求自己。

董丽平老师的九年级孩子的案例也给了我深刻的启示,父母要多倾听孩子的需求,多了解孩子的情况和想法,不要在没有了解实际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定,发表不恰当的言论。孩子被倾听,他们会觉得父母是关注和尊重自己的,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有个外国教育家曾经说过:“播下一种思想,你将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父母教育孩子的秘诀

张丰勋

父母要养育出更加富有责任感和自律精神的孩子,仅靠爱心是很不够的。美国的托马斯﹒戈登为我们写了这本好书《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他告诉天下的父母教育孩子的秘诀:“积极倾听”、“我ー信息”和“没有输家”冲突解决法。

第一章的内容,我是读而又读。父母应该受到训练而非责备!父母需要学会一种解决亲子间冲突的新方法,改善与孩子的关系。父母与孩子温暖而亲密关系的建立,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爱与尊重之上!对,爱是基础,尊重是立足点!没有了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那亲密关系的建立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想法罢了。 

“青春期的孩子并非要反抗他们的父母,他们只是要反抗某些几乎被全世界的父母所采用的具有破坏性的教养方法。”这句话让我感受深刻!我在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青春期的孩子有他们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理需求,而不少的家长习惯了青春期之前孩子的表现,对孩子此时正在变化中的需求有意无意地无视了!“孩子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之类的想法充斥不少父母的头脑中,孩子的表现是不尊重父母的权威,于是青春期孩子的反抗出现了,家长受不了,在有些父母的想法中,变成了“洪水猛兽”,尊重孩子的想法便打了折扣!这其中,父母的需求与孩子的需求明显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孩子的需求,不少的父母重视不够。

教育孩子需要惩戒,而惩戒不等于惩罚!父母可以无需依赖恐惧这一武器,就养育出富有责任感和严于律己的孩子!写到这儿,我就想起一个令人痛心的孩子,从进入新的班级开始,就在课堂上坐不住。刚开始的时候,班主任老师还能耐下心来谈谈心做工作,可一切都不管用!只能请家长来协助,谈过几次,没多大效果!上课是我行我素,视老师和同学为不存在:随意下桌,发出怪声,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集体活动时不跟队,是个真正的自由分子,在校园各处乱逛,安全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班主任在无奈之下,就让他通校,晚上回家让父母教育。第二天孩子返校后,老师们发现孩子的脸上皮肤变了颜色,大腿上被短裤挡住的区域被父母拧得青一块紫一块!这就是父母的惩罚教育!!令人痛心的同时,感到这个孩子的教育是个大问题!后来家长的做法只能是父母有一个在校陪孩子上课了。孩子只能是表面上老实一点。家长用的更多的还是简单的体罚这一个办法。有天晚上,孩子们都离开教室了,这个孩子还在磨蹭,因一点小事和陪读的妈妈斗气,在无其他人看到的情况下,妈妈一脚把孩子踹倒在地,发出很大的声音。父母这样的教育,孩子的希望在哪里?

“P.E.T.使我能够更多地认识到我的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倾听’效果出奇的好。我的孩子们自己想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常常比我能提供给他们的还要好得多。”鼓励孩子承担起责任,为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父母要极大地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可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但是不要把它们强加于人!古时大禹治水,运用的是“导”的方法,洪水得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治理,家庭教育的道理也是如此,出现冲突时,对抗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积极倾听孩子的心理需求,相信孩子的能力,在父母的协助下,冲突会得到好的解决,孩子也在此过程中成长起来。

“没有输家”的方法,要求家长彻底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在家里使用这种方法需要一些时间,需要一些时间!!且要求家长先学会进行非评判性的倾听和坦诚表达自己的技巧!对冲突的有效管理这一核心需要家长学习!需要家长改变!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主办:寿光市教育和体育局 技术服务支持: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天喻爱书人现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400-1166-112  举报电话:(0531)889286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6-5253099    举报邮箱: sgsdjg@wf.shandong.cn   
Copyright© 2021 shg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08676号-1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